- 大學部
- 首頁 > 學程簡介 > 大學部
本學程將以學術課程及實習機會,提供進修機會,以追求社會正義,扶持社會弱勢,建構幸福尊重社會為工作目標,促使學習者投入社會服務工作,以專業知識及經驗建構尊重平等的生活環境。其次,也為有意了解台灣社會發展及東南亞研究之學者,提供研究場域,進而亦為計畫往東南亞發展之單位個人提供了解東南亞國家及人民習俗的機會。
學程發展重點:
一、 以人文精神之指導,社會科學之理論,社服工作之實踐,建立嚴謹完善的教學體系,為國內外社福機構培育人才,亦未台灣未來社會發展趨勢培育人才。
二、 本學程計劃與國內重要服務機構合作,特別是天主教會各團體設立的慈善團體及安養機構合作,透過理論實踐,推動人文關懷工作,建構尊重尊嚴的社會服務工作。
三、 本學程計劃推動服務學習,除目前已經從事的原住民服務、新住民子女服務、移工服務及海外華語教學服務之外,更將與企業合作,將服務工作拓展至越南、柬埔寨、緬甸等國家,從事就業服務工作。
四、 本學程將與國內外非營利組織合作,提供企業回饋社會的平台,為增進生活能力,掃除貧窮而努力。亦與國內各基金會合作,包含與「扶輪社」、「智邦文教基金會」及「全聯佩樺社會圓夢基金會」等合作培養學生在社服工作及管理方面之能力。並與「橘熊科技公司(OB嚴選)」服飾公司長期合作,為企業培訓人才。
五、 本學程規畫的教學設計和研究,透過語言文化、歷史背景及法令規範各方面,嚴謹的深入研究探討,將為合作單位注入新的人文關懷,提供社福機構及提升服務工作的參考。
六、本學程將遴聘若干在台灣的東南亞移民,擔任課程教師,以其文化背景及在台灣之工作經歷,作為教學指導學生之依據。
七、將善用綜合大學的優勢,除本院中文、歷史、哲學三系外,將引進法律、社會科學、傳播、藝術等相關學院資源,共同努力。
一、課程規劃
本學程內容將以人文學為核心,社會科學相關知識為應用。畢業學分設計為:校訂必修32學分+學程專業課程40 學分+專業選修24 學分+選修課程32 學分,共計128學分。
(一)校訂必修課程,共32學分
導師時間(每學期必修0學分)、全民國防教育軍事訓練(0,0)、體育(大一至大二每學期必修0學分)、大學入門(2,0)、國文(2,2)、外國語文(2,2,2,2)、人生哲學(2,2)、專業倫理(2,0)、通識涵養12 學分。
(二)學程必修課程,共40學分(均為學期課,2學分)
1.人文學部分(10 學門,包含文史哲領域):
人文學導論、應用語言學、華語教學、文學藝術、中國傳統文化、當代思潮、應用倫理學、 台灣文化、海外華人社會與文化、東南亞專題研究
2.社會科學部分(10 學門,包含理論與應用):
社會科學導論、應用心理學、傳播與社會、兒童與社會福利、社區服務與社會參與、台灣宗教與民俗導論、移工與新住民專題、多元文化與家庭、計算機概論、專案設計與管理
(三)選修課程規畫,共24學分(35門課,輪流開課)
1.語言實務模組(分初級、進階,輪流開課,必選兩門,共4學分):越南語初級、越南語進階、泰語初級、泰語進階、印尼語初級、印尼語進階。
2.文化傳播模組(6~8學分):影視文學概論、微型創業理論、企業識別與品牌管理、文化創意概論、媒體與全球化議題、人像攝影與商品攝影、雜誌編輯、新聞編採、出版事業、社會創新、文化行政 、數位管理、網路社群經營、社會教育
3.人文藝術模組(6~8學分):藝文與音樂活動設計、空間美學、現代藝術、漢字文化與應用、應用文書、音樂文化學、現代華文文學、口述紀錄製作、邏輯思考與文化批判、近代文化議題、文化意象與遺跡、東南亞傳統文化:中南半島、東南亞傳統文化:南洋國家、人文價值系統與情境分析、跨文化人文思維與方法、古典人文思維與方法、華語教學實務
4.社會議題模組(6~8學分):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台灣社會運動、當代婦幼問題、台灣原住民專題、台灣環境議題、觀光與旅遊設施、社福機構管理、宗教活動議題、兩岸與國際關係、國際移工議題、東南亞政經發展:中南半島、東南亞政經發展:南洋國家、文教法規、社會服務法規、非營利組織
5.實用技能:文書處理、套裝軟體、多媒體製作
二、學程專業課程開課年級規畫
必修課按年級開課,模組選修課依據學生興趣選課,不分年級。
一年級必修,共16學分
人文學導論(2)、應用語言學(2)
中國傳統文化(2)、當代思潮(2)
社會科學導論(2)、應用心理學(2)
傳播與社會(2)、計算機概論(2)
二年級必修,共14學分
應用倫理學(2)、文學藝術(2)
華語教學(2)、台灣文化(2)
兒童與社會福利(2)、社區服務與社會參與(2)
台灣宗教與民俗導論(2)
三年級必修,共8學分
海外華人社會與文化(2)東南亞專題研究(2)
移工與新住民專題(2)、多元文化與家庭(2)
四年級必修,共2學分
專案設計與管理(2)
三、學程選修學分規劃
依學生興趣可在模組修課,或跨系所學程選修,共32學分。
本系之生涯發展與規劃,詳見附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