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微電影一點也不「微」:第一屆醫學院微電影大賽,師生一同窺探「醫療現場與人生百態」

2022-06-29

護理系闕可欣老師 整理
 

緣起

        2021年起,輔大醫學院很榮幸能夠邀請傳播學院影傳系一同參與本次跨領與合作,在醫學院指導老師們及影傳學院黃乃琦老師的指導下,醫學院與傳播學院學生們能夠共同參與跨領域協作和作品評量,深入了解並學習跨域溝通技巧和醫學人文教育知識。在克服種種的本位主義、時間、資金、溝通和疫情的困難,順利參與本次跨領域微電影競賽,為此次合作畫下完美的句點。本次合作意義在於能讓不同領域的師生們,勇敢地跨出合作的第一步;最後的比賽,更是以鼓勵為性質,旨在養成知識轉譯的創作能力,其合作結果更是代表著跨領與合作產出火花。
 

當責平衡

  為保證本次競賽的公平性,我們特別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醫學法律教育、心理衛生教育、影視傳播教育的專家。各評審代表其領域做公平評分。三位專家各有專業和立場,各自重視的觀點和立場也必然不同。本次競賽也蘊含著多元的觀點,能使參賽者及指導教師擁有全面性的了解。微電影影片中出現的安排場景或舉動,醫護教育背景的專家們,會認為是不合理的小舉動,而傳播背景專家卻認為是創作創新點。藉由跨領域的合作,而能瞭解傳播人偏向重視影視藝術技藝,醫護教育人員偏向實事求是。因此,我們唯有再一次學習尊重與包容,在合作中找到彼此的平衡點。
 

老師感言

  本次首映評審會主辦方開了三次會議:1. 決定了評審標準與流程;2. 正式邀請專業評審,作品評判的標準與獎金的來源;3.疫情考量,參與作品的完成時間與收件能否延長,是否對外行銷。最後參賽共十部微電作品,包括: 我不是好媽媽、如何靠溝通解決急診室暴力、Outbreak、心裡的一度角、下一個病房、護理師的眼淚、找到愛 找到我、安卓的痛與慟、甜秘密、賭博人生。每部微電影都非常具有特色,拍攝的影傳技巧,都令老師與專家們佩服不已,非常難以令人相信,這些是大學生的作品。經過評審專家的審慎評比,才好不容易做出抉擇,以下是勝選五部作品帶隊老師的感言。

第一名:醫學系 陳正文老師

還記得微電影那令人震撼的第一幕嗎?一位年輕媽媽將鼻胃管插進自己的鼻孔中,一陣嗆咳之後,螢幕全黑,展開了一段醫病溝通的驚險旅程。咦?這不就是疫情期間全民快篩戳鼻孔的真實寫照嗎?怎麼會有這麼巧妙的劇情安排呢?<我不是好媽媽>一片獲得輔大跨領域微電影作品競賽的首獎,要特別感謝耕莘教學中心文萬欣主任及早期療育團隊陳培濤主任提供的原型故事,以及耕莘臨床醫事人員、輔大影傳系三年級劇組同學的團隊集體創作,從語言治療師出於善意的斥責,引爆了一位照顧罕病兒童母親緊繃的情緒與脆弱的心,一觸即發的醫病關係,眼看著就要無法控制,終於靠著資深醫師「同理心」的展現,化解了緊張的醫病關係。親自參與了專業素養主題微電影從籌備到殺青剪輯,目睹整個團隊上下一心,眾志成城,努力不懈的辛苦拍攝過程,我只能說,影傳系的劇組同學,你們的跨領域團隊合作表現,實至名歸,值得作為健康照護專業最佳的學習典範!
微電影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4O66XO8kzM
 

第二名:醫學系 葉炳強老師

首先,恭喜「如何靠溝通解決急診室暴力」的得獎同學們,身為他們的溝通技巧課程教師,本人深感與有榮焉。
在偏人文的軟性課程中,尤其像是溝通技巧這類課程,只靠大堂課講授效果實在有限,溝通技巧的應用需考量情境脈絡、對象以及溝通事件的屬性,是多元且複雜的組合,並且還需要多次的實作演練及反思,才能真正達到增進溝通技巧的目的。
微電影的拍攝剛好符合了上述的學習要件,因此本人興起了讓學生拍攝微電影的教學設計,但過程並不容易,除了耗費學生許多時間精力,讓非拍攝專業的學生完成一部具有水準的作品,相信也讓學生產生不小的壓力。
因此,今天得獎的同學們,在毫無設拍攝剪輯技術之下,拍出如此吸睛的劇情和橋段鋪陳,並在眾多參賽影片中脫穎而出,十分佩服,也從中看見學生融會貫通所學而感到萬分欣慰。

微電影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6IZtZE02vw&list=PLvNOGSDq5K-Qf7VN1dVYSxPvLDwl9Y8qG&index=4

 
第三名:職治系 簡位先老師

首先,感謝主辦單位給予「Outbreak」的肯定,也恭喜為這部戲貢獻心力的所有同學們,你們的辛苦有了回報! 「Outbreak」是一改編自真實案例有關于醫事倫理與醫事法律的微電影,片中主要探討病患自主同意權的行使,希望藉由影片的方式,讓觀看者可以經由個案、個案家屬、醫師(專業人員)的各不同角度去思考病患的權益問題--這個對於醫學院生素養教育尤為重要的課題。尤其當一旦得面對病人權益問題與專業人員自身是否會因此違反醫事法律規範的兩難問題時,該怎麼權衡?所以本片最後選用了半開放性的結局來做為結尾。希望之後觀影的人可以藉此引發省思。
這部影片是我們所有人的第一次,雖然成果還是有許多美中不足或待改善之處。其中職治系學生第一次嘗試與影傳系學生合作要完成一項”任務”(合拍一部微電影),學習怎麼與非醫事人員溝通,而影傳系同學也是第一次與醫學院學生合拍醫療類影片。這裡要特別讚美此次合作的影傳系同學,他們只是二年級的學生,從一開始對於片中主角(思覺失調症患者)各種症狀表現的一知半解,經由與我們同學們不斷的開會溝通來學習了解,最後影片主角有了這樣符合病人的表現模樣,並且中間歷經各種挫折以及疫情影響拍攝進度等等的挑戰,最後他們在熬了無數個夜的情況下完成了影片製作,終於上天不負苦心人,你們的辛苦有了代價!所以,同學們,你們真的很棒!
最後,非常謝謝主辦單位及朱英龍教授獎學金的挹注,給予這部影片這個殊榮。身為指導老師的我更從這次的兩系(也是兩院)合作中看到了實際合作的價值,現在雖然影片還沒正式運用於實際教學場域,但參與的兩系學生們早已經在此合作的過程中共學、共成長了,早已獲得了比我預想的多更多了!

微電影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VnmcmdVwUA&list=PLvNOGSDq5K-Qf7VN1dVYSxPvLDwl9Y8qG&index=3
 
佳作:臨心系 黃健老師
當你打開YouTube,隨手點開一部影片,在你我的腦海裡大概很少會去想它是怎麼完成的,直到我們開啟了自己的微電影拍攝旅程,這一切的視角也開始變得不同,原來從影片內容的架構、設計腳本對話、微電影工作坊、組成拍攝團隊,最後走到實際拍攝剪輯完成,再看到《心裡的一度角》在大家面前播放,心裡五味雜陳,好比某一句電影的台詞:”像極了愛情”,一種苦盡甘來的感受。本次參與微電影競賽能獲獎,需要感謝的人太多,最特別的是在拍攝過程整個團隊深刻體會到臨床心理x影傳跨領域創作,以及把教學融入實作的不易之處,我們必須在短短十分鐘裡面將心理治療的歷程、暴力創傷、動機式晤談等題材揉捏呈現,讓360度裡面那微不足道的一度角賦予深遠意義,「改變」從來都是一點一滴匯聚而成。
整個團隊創作過程正值COVID-19疫情炸裂的期間,所有拍攝過程在極其有效率的情況下進行,我們很難得跨越了這一座微電影的高山,然而,我們也領悟到「跨域學習」是會持續滾動下去的,因為我們刻正出發尋找下一座高山去征服。
最後我們《心裡的一度角》創作團隊在此要特別感謝輔仁大學醫學院及影傳學院跨領域舉辦之微電影作品競賽,讓我們團隊有機會與大家一同相互觀摩切磋彼此的微電影作品,透過三位專業老師精闢的評析意見,相信下一次我們會做足準備再來挑戰!

微電影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pi6UU4sBDk&list=PLvNOGSDq5K-Qf7VN1dVYSxPvLDwl9Y8qG
 
佳作:醫學系 陳正文老師
回想2021年10月6日<下一個病房>專業素養主題微電影團隊成立的那一天,耕莘醫院的醫療團隊,帶領輔大影傳系三年級劇組同學們,第一次踏進安寧病房,聽著護理師大姐姐及牧靈關懷師的解說,走著走著,看到牆上掛著一幅畫作,那是由藝術治療師帶領著乳癌末期病人,在往生之前親手留下的真實畫作,同學們眼眶周圍的淚,隱約閃爍著特殊的光芒,於是,這幅畫成了<下一個病房>微電影的第一幕,也展開了癌症末期病人在安寧療護團隊的關懷、陪伴下,如何轉換心境,放手並且放心的一段故事。我前前後後應該看了有20遍以上吧,每次看完,眼眶總是濕的,內心的激動一方面來自於感人的故事,一方面也回味著跨領域團隊從劇本寫作、場勘、選擇場景、試鏡選角、道具服裝、場地器材租借、分鏡圖製作、發通告、到實際拍攝,殺青,後製剪輯的點點滴滴。特別感謝耕莘醫院乳症外科林惠鈺醫師及安寧療護李嘉慧專科護理師提供的原型故事及帶領,還有劇組同學們整整三天辛苦拍攝的過程,回想起來,光劇本我們就整整修了五個版本以上耶,我必須坦白的說,在我心目中,你們同樣是第一名的團隊!
微電影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yYuv9Fj28g&list=PLvNOGSDq5K-Qf7VN1dVYSxPvLDwl9Y8qG&index=2

 
跨域交流
        感謝承辦人員與計畫主持人及外聘評審專家們的用心良苦,並且對輔大跨域合作和醫學傳播教育的用心,表達一致肯定。這是一趟知識轉譯之旅,也是紳士之旅。有如陳正文醫師說,看到影傳劇組的合作和認真,感慨醫界有時也要向之學習。這樣的謙卑自持和胸懷,是合作計畫和比賽學習的精髓。如此,幾家歡樂幾家愁,真的,沒什麼。期待同學保持參賽的初心,勝不驕,敗不餒,入圍就是一種肯定,吸取別人的優點,為下次勝選儲備能量。持續加油!我們明年再見!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