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 輔仁大學記者會暨影展座談會紀錄報導

2019-12-03


圖一 輔仁大學醫學院《生命教育》課程規畫

醫療是以人為本,輔仁大學醫學院對生、死教育非常重視,具有一系列完整的生命教育課程(請參考輔仁大學醫學院生命教育課程規劃圖),從大一開始藉由電影教學、校史了解等活動帶領學生初探生命的意義,到解剖學前後的生命感謝儀式、結業前的加袍加冠,做出作為醫療相關職業對他人、自己生命的承諾,到拍攝「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紀錄片,期許將生命教育推己及人,兩年來紀錄片在14所醫學院校辦過影展,總計超過3000名以上師生及民眾觀賞,除了讓學生了解生命的意義外,亦須了解每一個生命背後,都有故事和溫度。葉院長強調「科技必須要結合人性,醫學必須要融入仁愛與利他,這樣醫學才會有生命。」
 
    在2019/11/20感恩節前夕,「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在巡映兩年後回到輔仁大學,舉辦記者會、影展及座談會,
    輔仁大學神經解剖學蔡怡汝教授亦於分享,雖然教授大體解剖是每天的日常,但在影片拍攝時正好面臨父親驟逝,卻是離死亡最近的距離,更能體會大體老師及家屬的偉大。解剖學是離臨床最近的課程,除了希望讓學生了解身體構造,成為未來臨床實習與職業的基礎外,更期待透過解剖課及本部片讓學生了解家屬的心態,學會如何換位思考關懷家屬及醫病關係。有些醫護學院學生在進入職場後,因醫護工作繁忙,壓力遽增,情感可能會漸漸麻痺,偶會忘記以同理心的去關懷病人,每當出現類似狀況,希望學生能提醒自己莫忘初衷,以尊重的心去關懷及傾聽病人,醫者、病患及家屬必須站在同陣線,一同對抗病魔,進而減少醫病問題的發生,體現醫者視病猶親的專業素養與仁醫的精神。
    友信醫療集團自2013年贊助製作陳志漢導演「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電影紀錄片,希望大體老師身後的故事,讓觀看電影的民眾或學生們,了解生、死的議題,感謝珍惜身邊的所有的人事物,透由本部片傳遞生死相關議題外,更期待無語良師背後的故事,能讓學生了解尊重與珍惜生命的價值,進而達成莫忘初心關懷他人的理想。許多學生從準備醫學院考試開始,便把「努力讀書」當成人生目標,當進入醫學院後,也不能鬆懈的完成學業、實習、國考及進入職業的壓力,常讓學生光是準備課業、面對病症都已上緊發條,無從關注更多議題。但,生、死的面對及病患身後的情緒,卻是醫學院學生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大體老師的先生林惠宗也出席現場,林惠宗先生表示,自己本來就對死亡看得很開,認為人死了就無需在意什麼,與其讓身體無用的告別,不如把身體貢獻給社會,自從太太擔任大體老師之後,家人之間也漸漸不避諱討論死亡議題。很感謝這部紀錄片能讓大家認識捐贈的意義,希望透過紀錄片的推廣,讓大眾改變入土為安的觀念及正視大體捐贈的議題,讓醫療學子有更多的機會學習,造福更多人及回饋社會。
    導演陳志漢曾在受訪時表示,不想大家聚焦在「悲傷」,他想傳遞的不是鼓勵遺體捐贈,而是死亡是另一種層次的活著,思考自己面對死亡的想法與方式。


圖二 巡映兩周年記者會(右二為蔡怡汝老師、右三為葉炳強院長、左一為導演陳志漢、左二為大體老師的先生林惠宗、左四為友信集團副總裁Mr. Ritzer)

同時邀請超過400位醫學院新生參與,結合大學入門必修課程,分享生命教育的重要,結合生命教育拼圖中兩塊重要的目標。


(圖三 輔仁大學醫學院與400位醫學院師生共同參與影展與座談)


( 圖四~圖八)
由陳志漢導演、林惠宗先生、葉炳強院長、蔡怡汝老師、王嘉銓老師進行座談

 
資料來源:

相關照片

由公共事務室林又春先生提供之照片
 
  • 相關新聞:
由公共事務室黃毓淩執行長(筆名:黃大米)提供
 
走過14所醫學院校共超過3000名學生觀後感
 
由友信醫療集團提供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