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大學公衛系大師講座-陳建仁談「新興傳染病與國際合作」
2020-10-15
整理報導:陳亭君
陳建仁院士於10月12日針對最為熟悉的公共衛生領域及傳染病的防治為輔仁大學公衛系全系師生解惑,從數個小故事說明傳染病的防治要點及緣起:17世紀瘟疫流行時,英國伊姆村居民為了防止黑死病的擴大傳播,全村的人自願被隔離在圍牆內,雖然犧牲了260人的性命,卻也阻止了疾病擴散至鄰近的地區,從歷史來看,居家檢疫有效的防止疫情擴大;疫苗的概念則是來自於1796年,詹納醫生從擠牛奶的女工聽到牛痘的民間故事,據說曾經感染過牛痘的女工似乎對天花抵抗力特佳,因此利用牛痘接種,執行人類第一個疫苗臨床試驗,成功預防天花疾病;消毒學的概念源自於19世紀,一位婦產科醫師塞麥爾維斯,發現增加接生前洗手消毒的步驟,可以將產婦的致死率從18.27%降為0.19%演講的下半場,陳院士介紹近年肆虐國際的四大傳染病:SARS、H1N1、禽流感及COVID-19,並說明台灣如何學習國際經驗及公共衛生上的政策及防治。
陳院士強調,科技研發與人文關懷是防疫的兩足,隔離檢疫、預防接種與診療,可以提升大眾免疫力與傳染率降低來減少感染的危險,在COVID-19疫情中,台灣進行居家檢疫人數累計30多萬人,只有900多人接受政府的罰款,可見台灣的公民素質之高。但對於每一個人,尤其是弱勢者的健康照護,透過全民均健(Health for All)來保障世界的安寧,因此,世界大同(solidarity)的彼此相愛、互助合作才能戰勝瘟疫。陳院士並期勉同學在未來的公共衛生及防疫上貢獻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