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111年~
學生姓名 | 論文題目 | 指導教授 | 畢業年月 |
蔡妤珣 | 職業籃球屬地權對運動觀賞、球隊認同之影響–以P.LEAGUE+為例 | 林維國 | 113.07 |
邱苡潔 | 從客家青年看客家意象—以語藝視野分析客家迷因梗圖 | 游易霖 | 113.07 |
陳麒惟 | ASMR美妝影片與閱聽眾需求和愉悅關係探討 | 游易霖 | 113.07 |
譚雋 | 賴聲川與新海派戲劇文化軌跡:「上劇場」的台灣書寫與賴聲川的戲劇角色塑造 | 唐維敏 | 113.07 |
梁詩欣 | 數位身後生:從故人到哀傷者,數位遺物的觀念與規劃 | 陳春富 | 113.07 |
王力萱 | 建構紙上城市:地方刊物之參與式傳播研究 | 陳春富 | 113.07 |
楊淨淳 | 資料新聞學的產製與判準:READr〈封城孤島〉個案研究 | 陳順孝 | 113.07 |
蕭旭東 | 運用ELM理論探討迷因現象影響投資行為之研究-—以加密貨幣PEPE為例 | 游易霖 | 113.07 |
蔡佳恩 | 社群商務的社群行銷與消費者購買意願探討-以Instagram中的快電商品牌為例 | 游易霖 | 113.06 |
陳佰妤 | 直播賣家遠距臨場感、吸引力、形象ㄧ致性與產品價值推估對購買意願、產品態度的影響之研究─以「ear__official」服飾品牌為例 | 卓峯志 | 113.06 |
黃文霖 | 電影〈在車上〉的文學改編、互文關係與後設敘事 | 唐維敏 | 113.06 |
何采珈 | 美妝科技的體驗行銷對消費者購買意願之影響-以肌膚檢測為例 | 林維國 | 113.06 |
楊喆如 | 網路社群之社會資本、社會支持、與社群意識對個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以時尚媒體之社群平台為例 | 賴盈如 | 113.01 |
徐子婷 | 消費者涉入度對購買意願的影響—以手搖飲迷客夏為例 | 游易霖 | 113.01 |
邱美綾 | 探討中國偶像競演類選秀真人秀之粉絲文化 | 游易霖 | 113.01 |
張詠淳 | 探討 Instagram 使用者的完美自我呈現、向上社會比較與社會支持對幸福感之影響 | 游易霖 | 113.01 |
陳欣 | 從健康信念模式(HBM)探討台灣民眾對COVID—19疫苗之健康信念、行動線索及未來接種意向 | 吳宜蓁 | 113.01 |
周士翔 | 媒介多工相關性、動機與產品類型對消費決策信心之影響:以滿足感及干擾性為中介 | 黃慧新 | 112.12 |
劉奕伶 | 虛擬實況主特質與粉絲認同感對黏著度之影響—以擬社會互動為中介 | 賴盈如 | 112.11 |
方雪嵐 | 藝術攝影師在Instagram上的創作與宣傳策略︰從符擔性觀點出發 | 陳春富 | 112.11 |
黃晟豪 | 動漫迷與動漫角色之擬社會互動經驗研究-以《進擊的巨人》為例 | 游易霖 | 112.07 |
朱宣翰 | 政治人物學位論文抄襲之於投票決定、政治人物信任度以及道德價值觀之第三人效果研究 | 洪雅慧 | 112.07 |
洪顥瑄 | 從 2020 年「進口美國含萊克多巴胺豬肉事件」檢視新聞框架與科學民主化 | 吳宜蓁 | 112.07 |
江珮妤 | 研究台、日J—POP迷群的自我認同與消費行為差異—以關8迷為例 | 游易霖 | 112.06 |
郭盈岑 | 當事實混合意見:閱聽眾如何看待、記憶與分辨二創新聞 | 張文強 | 112.06 |
陳韻如 | 球迷?氣氛迷?台灣的職棒塑造另類球迷的方式 | 張文強 | 112.01 |
周恬瑄 | 猶太離散到上海隔都:奧地利電影導演Arthur Gottlein的生命軌跡和藝術創作 | 唐維敏 | 112.01 |
劉芷希 | 運用心流理論探討網路素人與閱聽眾之關係——以中國(大陸)抖音「理塘丁真」現象為例 | 游易霖 | 111.12 |
何宣莉 | 探討YouTuber影片廣告訴求模式對消費者購買意願之關係—以Samsung Galaxy手機廣告影片為例 | 游易霖 | 111.12 |
李和璇 | 探討閱聽眾擬社會互動對伴讀影片持續觀看意圖之影響 | 游易霖 | 111.11 |
周欣楷 | 運用心流理論探討遊戲玩家與歷史類遊戲之關係—以《廖添丁—稀代兇賊之最期》為例 | 游易霖 | 111.11 |
楊旻峰 | Instagram限時動態互動模式、圖像呈現方式與CTA訊息對廣告效果之影響─以產品涉入度為調節變項 | 卓峰志 | 111.09 |
王良博 | 新聞媒體的網路化與政治公關的建制化:從政治記者的視角出發 | 林鴻亦 | 111.08 |
董煒 | IP商品之品牌形象、涉入程度與購買意願之關係研究——以Disney品牌為例 | 游易霖 | 111.07 |
朱予淇 | 探討韓流粉絲對韓系文創產品的認同程度與購買意願之關係—以Kpop迷群為例 | 游易霖 | 111.07 |
周越人 | 海上電影和歐洲猶太:《世界兒女》的合拍 、文本分析與文化政治經濟學分析 | 唐維敏 | 111.07 |
宋儀芳 | 華語電影與蒸氣龐克:《太極1從0開始系列》電影的美學再現、敘述邏輯和文化政治 | 唐維敏 | 111.07 |
林妤倢 | 探討實體演唱會與線上演唱會之媒介體驗效果與閱聽眾滿足程度的關係-以五月天樂團為例 | 游易霖 | 111.07 |
林宛宜 | 以自我導向學習傾向特質探討重複型及挑戰型線上遊戲之娛樂效果 | 韓義興 | 111.07 |
張適 | 秘境探遊的地景凝視與媒介展演:以Instagram為研究場域 | 陳春富 | 111.07 |
簡佳玲 | YouTube環境下,年輕世代電視新聞工作者之工作動機與對新聞工作的看法 | 張文強 | 111.06 |
呂忻叡 | 運用健康信念模式與利他主義探討COVID—19預防行為—以2021年臺灣疫情為例 | 賴盈如 | 111.06 |
陳潔 | 想像主體的轉換:對七?年代留美學生政治論述的考察 | 林鴻亦 | 111.06 |
洪偉峻 | 公部門的社群行銷—以疫情下的衛福部粉絲專頁為例 | 洪雅慧 | 111.06 |
宋瑞秋 | 東南亞移民於文化組織的參與式傳播:以「燦爛時光」書店之藝術創作課程為觀察 | 陳春富 | 111.05 |
李紹宏 | 與「疫」同行—陳時中新聞之政治名人框架分析 | 陳春富 | 111.04 |
顏瑜 | 探討在臺馬來西亞留學生閱聽眾觀看臺灣Youtuber頻道之行為意圖 | 游易霖 | 111.03 |
張綩娗 | 如何辨識廣泛性焦慮症?——GAD知識轉譯之研究 | 陳順孝 | 111.01 |
顏妤珊 | 使用者對影音付費平台的使用動機、行為意圖與付費意願之研究— 以YouTube影音平台為例 | 游易霖 | 111.01 |
陳曼誼 | 從哈林、牙買加到中國:《尋找羅定朝》的離散經驗與混合認同再現 | 唐維敏 | 111.01 |
民國109年~民國110年
學生姓名 | 論文題目 | 指導教授 | 畢業年月 |
劉銥 | 探討遊戲化驅動力與科技接收模式對消費者使用意願的影響 | 游易霖 | 110.10 |
蘇玟嘉 | 新冠狀肺炎期間醫護人員使用社群媒體及即時通訊軟體對照顧關係溝通影響之研究 | 韓義興 | 110.09 |
王珍妮 | 以沉浸體驗探討Instagram限時動態之廣告形式與互動性高低對廣告效果之影響 | 洪雅慧 | 110.08 |
廖家儀 | 社群網路口碑與顧客價值如何影響品牌忠誠度與購買意願─以寵物商品品牌「毛起來」為例 | 洪雅慧 | 110.08 |
陳謹玟 | 靜態官方購物網站與動態商品直播之媒體特性、消費者行為與品牌滿意度差異研究-以網路服飾品牌「mouggan」為例 | 洪雅慧 | 110.08 |
楊馥瑄 | 酷兒電影與女性凝視:《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影像美學、文化符碼、美學政治 | 唐維敏 | 110.08 |
魏銘佐 | 2020總統大選社群平台之策略研究—以蔡英文社群經營為例 | 林維國 | 110.07 |
鍾昀庭 | 地方品牌行銷發展研究—以2020樂活夜櫻季為例 | 林維國 | 110.07 |
劉禕璠 | KOL特質對消費者國貨化妝品購買意願之影響研究——以中國大陸地區為例 | 林維國 | 110.07 |
丁友庭 | YouTuber的「食」不相瞞:影片縮圖對使用者影響之研究 | 卓峰志 | 110.06 |
曾羿涵 | 虛擬代言人的廣告效果與消費者購買意願關係探討—以任天堂瑪利歐為例 | 游易霖 | 110.06 |
孫芷璇 | 探討實境節目內容與閱聽眾之關係-以《戰痘醫師》為例 | 游易霖 | 110.06 |
詹郁怡 | 那一年,我們一起追的韓劇:《愛的迫降》之台韓閱聽人接收分析 | 陳春富 | 110.06 |
邱安琪 | 政府應用迷因進行政策行銷之研究 | 林維國 | 110.06 |
朱泳卓 | 珍珠首飾與女性消費者感知價值,購買管道,購買意願的關係研究 | 游易霖 | 110.06 |
張孝丞 | 大型重型機車駕駛人之風險感知、樂觀偏誤及預防行為之關聯性研究 | 吳宜蓁 | 110.05 |
顏荷璇 | 「文學化」廣告文案之符號學分析:以2017年金百利克拉克台灣《上班族廁所文學》為研究對象 | 陳尚永 | 110.01 |
林至誼 | 公眾參與及科學民主化之媒體實踐—以《村民大會》為核心 | 陳春富 | 110.01 |
呂端 | 《聲臨其境》與電視文化研究:聲音符號、視覺語言和閱聽社群想像定位 | 唐維敏 | 110.01 |
李嘉琪 | 影響第三方外送平台品牌態度與再購意願因素之研究 | 卓峰志 | 110.01 |
蔡沛宇 | 企業品牌線上社群的擬社會互動對社群的知覺價值、社群認同與品牌忠誠度之影響──以「蝦皮購物官方Facebook粉絲專頁」為例 | 賴盈如 | 110.01 |
陳奕穎 | 影像中國與時尚景觀:VOGUE雜誌的視覺行動與中國風挪用 | 唐維敏 | 110.01 |
李虹葶 | 影響閱聽眾對於「臺灣之光」一詞的認知因素探討 | 游易霖 | 110.01 |
郭婉妍 | 手機遊戲的推播廣告對玩家廣告效果的影響因素探討——以手遊「王者榮耀」為例 | 游易霖 | 109.12 |
葉涵鈞 | 影響消費者購買長照險因素之研究-以知覺風險與理性行為理論分析 | 林維國 | 109.07 |
陳毅龍 | 以幻想主題分析探討彈幕網站的閱聽人使用經驗─以巴哈姆特的動畫瘋為例 | 游易霖 | 109.07 |
陳致平 | 網路新聞工作者的專業認同形塑過程——以《ETtoday新聞雲》為例 | 林維國 | 109.07 |
陳孟襄 | 探討娛樂體驗對利社會行為的影響:以觀看特務電影中主配角英雄行為為例 | 韓義興 | 109.07 |
李佩穎 | 「廣告訊息陳述方式」與「涉入程度」之效果研究 | 陳尚永 | 109.07 |
陳蔚 | 原創多人線上遊戲(MMORPG)《劍俠情緣網路版三》吸引消費者之因素分析 | 游易霖 | 109.07 |
陳亭禎 | 銀幕女性和電影聆視: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破碎的家》與薩雅吉‧雷《恰如拉塔 | 唐維敏 | 109.07 |
謝敬心 | 網路競選宣傳的效果之研究—以曾俊華競選香港特首時使用的臉書專頁為例 | 卓峰志 | 109.06 |
戴思奇 |
大陸地區閱聽眾持續使用「抖音」短視頻APP的原因探討--以「李佳琦」為例 |
游易霖 | 109.05 |
莊歡 | 大陸地區閱聽眾對明星Vlog的觀看行為—以歐陽娜娜為例 | 游易霖 | 109.05 |
侯永恩 | 不同類型YouTuber頻道年輕觀眾之訂閱動機研究 | 林維國 | 109.04 |
陳信宏 | 直播聊天室之起鬨文化分析:以Twitch觀察場域 | 陳春富 | 109.04 |
倪雪兒 | 從耽美遊戲看女性玩家的愉悅產生:以「橙光網站」為例 | 游易霖 | 109.04 |
李少瑜 | 探討電影中傳統舞獅文化傳承意涵—以鐵獅玉玲瓏電影為例 | 游易霖 | 109.01 |
邱顯誠 | 探討讀者閱讀Facebook粉絲專頁新聞留言對同理心之影響─以台灣核電存廢議題為例 | 賴盈如 | 109.01 |
藍浩謙 | 知覺品質對消費者汽車購買意願之研究—以汽車節目「地球黃金線」為例 | 林維國 | 109.01 |
陳映軒 | 網路健康識能、網路健康消息來源與平台可信度感知與事實查核意向之相關性研究 | 吳宜蓁 | 109.01 |
郭晴柔 | 從珂勒惠支到魯迅:新興木刻運動在中國的興起 | 唐維敏 | 109.01 |
楊喻晴 | 運動代言人外觀吸引力、專業度對廣告效果之影響—以配適度、國籍作為調節變項 | 卓峰志 | 109.01 |
廖家欣 | 危機溝通策略、品牌形象及品牌涉入對品牌信任之影響-以台鐵普悠瑪事件為例 | 卓峰志 | 109.01 |
劉旭 | 「滿映」電影與台灣圖像:《沙鴦之鐘》的文化政治 | 唐維敏 | 109.01 |
民國108年~民國106年
學生姓名 | 論文題目 | 指導教授 | 畢業年月 |
李宇涵 | 探討台灣政治新聞娛樂化現象—以《ETtoday新聞雲》報導韓國瑜新聞為例 | 游易霖 | 108.12 |
李宜靜 | 電視名人代言與網路紅人代言之廣告效果比較—以海倫仙度絲洗髮精廣告為例 | 游易霖 | 108.12 |
黃慈愛 |
新住民子宮頸抹片檢查健康素養、健康信念與子宮頸抹片檢查行為之關係研究— 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
陳富莉 | 108.12 |
寧英戈 |
以健康信念模式探討HPV疫苗接種行為意圖及相關因素— 以北京18~26歲女性為調查對象 |
吳宜蓁 | 108.12 |
藍鈞 | 手遊廣告評價研究 | 游易霖 | 108.12 |
陳羿郿 | 閱聽人使用新聞遊戲之娛樂體驗與分享意圖研究 | 韓義興 | 108.11 |
郭東昇 | 情感雙歧態度在敵對運動賽事中對球迷愉悅感之影響 | 韓義興 | 108.07 |
劉又瑜 |
網路紅人推薦式政府廣告vs.傳統型政府廣告— 2017年世大運YouTube宣傳之網路社群聲量研究 |
洪雅慧 | 108.07 |
盧京灔 | 化妝品廣告代言人性別、國籍與產品性格配適度對廣告效果影響之研究 | 卓峰志 | 108.07 |
藍若水 | 新聞戲仿文本分析—以《狂新聞》為例 | 陳雅惠 | 108.07 |
林芳瑀 | 行動即時通訊的使用行為與使用者滿意度之研究 | 卓峰志 | 108.06 |
陳宜妏 |
探討Facebook粉絲專頁使用者分享貼文的態度與意圖— 以金車文藝中心Facebook粉絲專業為例 |
游易霖 | 108.06 |
劉美修 | 外文媒體中文網之公民參與行為研究—以《BBC中文網》臉書粉絲專頁為例 | 林維國 | 108.06 |
魯一璇 |
以延伸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式、直播主來源可信度及社會臨場感探討 臉書直播觀眾持續使用意圖—以五大人格特質為調節變項 |
卓峰志 | 108.06 |
黃苑瑜 | 退休校長傳播行為、休閒行為、生活適應與生命意義之探討—以桃園市國小校長為例 | 游易霖 | 108.02 |
楊文裕 | 推動「安樂死」合法化之語藝視野 | 林靜伶 | 108.01 |
黃郅雯 | 戲劇內醫療議題與閱聽眾媒介體驗的關係—以電視劇《麻醉風暴》為例 | 游易霖 | 108.01 |
王涵 | 從名人安樂死事件初探兩岸安樂死議題之媒體再 | 吳宜蓁 | 107.11 |
劉冠吟 | 台灣韓流偶像歌迷對韓國應援文化的接收與實踐 | 卓峯志 | 107.09 |
蔣恩澤 | 知識分享APP的使用行為意圖之研究—以「喜馬拉雅FM」為例 | 卓峯志 | 107.09 |
林靜 | 國際新聞之馴化研究—以國內四大報「恐怖攻擊」報導為例 | 陳春富 | 107.07 |
劉芳菲 |
網站內容來源與用戶評論對顧客網站信任、購買意願及分享意願影響之研究— 以護膚品購物網站為例 |
陳尚永 | 107.07 |
黃心又 | 懷孕婦女網路健康資訊搜尋行為對其飲食營養攝取之影響 | 賴盈如 | 107.07 |
游雪萍 | 探討知識品質、虛擬社群意識與黏著度對社群參與之影響—以「知乎」為例 | 賴盈如 | 107.07 |
賴國聲 | 以延伸整合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手機遊戲池許使用意圖—以「部落衝突」為例 | 賴盈如 | 107.07 |
孔文婷 | 名人利用網路直播進行形象管理之研究—以范冰冰為例 | 卓峯志 | 107.07 |
辛茼豊 | 「你看韓劇都是這樣演的!」—台灣韓劇閱聽人對韓劇文本的收視愉悅與實踐 | 卓峯志 | 107.07 |
蔡經謙 | 以社會臨場感與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即時通訊軟體使用者貼圖使用意願—以LINE貼圖為例 | 林維國 | 107.06 |
翁詩涵 | 電影《小城之春》的版本比較和文化詮釋 | 唐維敏 | 107.06 |
郭斯凡 | 廣告人物形象、角色、關係與文化價值之比較研究—以美國與中國福特休旅車廣告為例 | 陳尚永 | 107.06 |
黃友柔 | 台灣美妝YouTuber影片呈現方式對消費者記憶度、喜好度、購買意願之影響 | 陳尚永 | 107.06 |
藍元玫 | 素人社交直播平台之使用動機、角色扮演與互動行為研究 | 陳尚永 | 107.06 |
林妍君 | 電視談話節目中的跨國婚姻與新住民:以《WTO姐妹會》為觀察 | 陳春富 | 107.06 |
黃約瑟 | 樂觀偏誤與流感疫苗接種行為之關聯性研究—以大臺北地區銀髮族為研究對象 | 吳宜蓁 | 107.04 |
陳圭汶 |
Instagram 品牌官方主題標籤使用動機對使用態度、品牌態度與購買意願影響之研究— 以 Nike為例 |
洪雅慧 | 107.01 |
王丹寧 |
訴求方式、社會連帶強度、轉發人數、真實性感知對慈善故事行為意圖之影響— 以微信朋友圈為例 |
卓峯志 | 107.01 |
鐘映庭 | 台灣學運歌曲意涵之比喻批評—以野百合世代、後野草莓世代為例 | 林靜伶 | 107.01 |
陳詩 | The Big Issue雜誌台灣版中的國際新聞報導之產製研究 | 卓峯志 | 106.10 |
劉司昀 | 情境危機溝通理論(SCCT)在中國大陸實踐之適用性分析:2006—2016之歷時性觀察 | 吳宜蓁 | 106.09 |
潘寧 |
跨國碳酸飲料廣告之廣告訴求與文化價值比較研究— 以台灣與中國大陸「可口可樂」廣告為例 |
陳尚永 | 106.09 |
陳泊安 | 書寫日本,製造台灣:電影《KANO》的殖民地景、電影符號與文化政治 | 唐維敏 | 106.07 |
許熒純 | 議題懶人包的框架分析:以兩岸服貿協議爭議為例 | 陳順孝 | 106.07 |
鍾晉豐 | 沙發椅上的朝聖—以符號敘事觀點解構旅遊電視節目 | 陳春富 | 106.07 |
陶相宜 | 陸生形象的媒體建構:以《大學生了沒》為例 | 陳春富 | 106.07 |
黃齡瑤 | 社群網站贊助邀稿文來源可信度與資訊豐富之效果研究—以臉書美妝時尚保養品為例 | 陳尚永 | 106.07 |
羅元廷 |
性訴求類型、模特兒外表吸引力對Instagram廣告效果之影響研究— 以流行涉入度為調節變項 |
卓峯志 | 106.07 |
張浩恩 | 港覺:關於一個台灣人對傘運語藝視野的思考 | 林靜伶 | 106.07 |
吳宗翰 | Facebook粉絲專頁廣告訴求策略對消費者追影響—以智慧型手機Samsung為例 | 林維國 | 106.07 |
楊珮翎 |
從訊息呈現方式、品牌因素及黏著度來探討網路口碑行為及購買意願— 以插畫家Instagram社群粉絲頁為例 |
賴盈如 | 106.06 |
王禹晴 | 以社會臨場感與延伸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彈幕網站使用行為與意向 | 賴盈如 | 106.06 |
葉宥含 | 台灣電視劇收視質指標之再建構與信效度分析 | 林維國 | 106.06 |
劉軒廷 | 新媒體網路中民意的過度表達與輿論走向—以「扶不扶」系列新聞為例 | 林維國 | 106.06 |
錢希均 | 資訊獲取難易度對用戶資訊尋求行為之影響:以「翻牆」為例 | 林維國 | 106.06 |
蔡博鈞 | 登革熱新聞的媒體再現比較—以傳統媒體與獨立媒體為例 | 吳宜蓁 | 106.06 |
辛軍霖 |
新媒體,太陽花學運與性別平權衝擊下的校園危機新挑戰與新思維— 以2016年輔大女宿舍宵禁事件為例 |
吳宜蓁 | 106.06 |
張萱聆 | 台灣美容醫學產業競爭優勢之研究:以鑽石體系為分析架構 | 吳宜蓁 | 106.06 |
林柏誠 | 太陽花學運的語藝視野—以黑島青之臉書粉絲專頁為例 | 林靜伶 | 106.06 |
吳孟瑤 | 國中生使用3C產品的健康素養現況及其相關因素探討 | 陳富莉 | 106.05 |
林俊宇 | 網路健康素養現況及其關聯變項之研究 | 吳宜蓁 | 106.05 |
武亦文 | 資訊行虛擬社群的瀏覽與資訊分享行為研究—以中 國「知乎網」為例 | 陳尚永 | 106.01 |
沈柏均 | 社群媒體中的第三人與敵意媒體效果研究—以軍公教 年金改革議題懶人包為例 | 林維國 | 106.01 |
李孟真 | 影像LINE企業贊助貼圖下載意願因素之研究 | 卓峯志 | 106.01 |
柯逸璇 | 演唱會參與者沉浸經驗與行為意圖之關係探討 | 林維國 | 106.01 |
民國105年~民國103年
學生姓名 | 論文題目 | 指導教授 | 畢業年月 |
金谷 | 家居賣場體驗行銷策略、顧客價值、價格敏感度對購 買意願之影響—以中國大陸IKEA宜家家居為例 | 卓峯志 | 105.12 |
張辰皓 | 名人代言、文字訴求方式與流行涉入度對Instagram廣 告效果的影響之研究 | 卓峯志 | 105.12 |
林雍琁 | 個人多元性別社會化過程—同志與同性婚姻態度研究 | 林維國 | 105.11 |
張欣傑 | 大學生網路使用者拍照與分享及其線上與線下人際互動研究 | 陳尚永 | 105.07 |
林鼎智 | 手機遊戲使用者、手機遊戲社交程度及使用者線下人際互動之關聯性研究 | 陳尚永 | 105.07 |
洪郁珳 | 行動裝置打卡行為的使用與滿足研究-以Facebook地標打卡為例 | 林維國 | 105.07 |
林郁庭 | 探討影音分享網站中彈幕使用者的傳播體驗-以Bilibili網站為例 | 游易霖 | 105.07 |
蔡茹涵 | 好萊塢「童畫改編電影」中之女性角色研究 | 程予誠 | 105.07 |
邱瀞瑩 | 少女成熟時:青少女情慾的《美麗‧誘惑》 | 張慈宜 | 105.07 |
翁子媛 | 名模形象與媒體框架研究-以報紙報導蔡淑臻為例 | 林維國 | 105.06 |
吳斯勤 | 小記者新聞營的教學歷程探究─以宜蘭童玩藝術節《童玩日報》為例 | 林鴻亦 | 105.06 |
張庭瑋 | 訊息社會臨場感展現、社會網路連結強度與主題涉入對臉書動態真實性判斷影響之研究 | 卓峯志 | 105.06 |
陳佳琳 | 大陸電視劇《後宮甄嬛傳》:性別關係的建構與再現 | 趙庭輝 | 105.05 |
魏 筱 | 西方媒體對習近平反腐改革形象之報導——以《紐約時報》為例 | 吳宜蓁 | 105.05 |
袁宓琅 | 冠名贊助的預期效果與非預期效果——以台灣和中國大陸的電視節目為例 | 洪雅慧 | 105.05 |
吳宜修 | 以對話溝通模式及訴求策略探討不同網路平台之行銷策略運用—以美容醫學診所為例 | 吳宜蓁 | 105.05 |
李柏勁 | 年輕選民之政治社會化:統獨議題與政治參與 | 洪雅慧 | 105.05 |
陳怡潔 | 用心流理論檢視影音平台前置廣告與影片情境一致性的廣告效果研究 | 卓峯志 | 105.04 |
杜氏雪梅 | 以「自我效能」與「反應效能」為調節變項 探討「恐懼性訴求」對公益廣告效果之影響 | 卓峯志 | 105.03 |
呂思靜 | 以創新抵制與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大馬消費者對行動支付的使用意願─以「星巴克App」為例 | 卓峯志 | 105.03 |
李依霖 | 為伊消得人憔悴?-王家衛電影中女性角色的形象建構 | 廖金鳳 | 105.01 |
王萱 | 環境問題之第三人效果與第一人效果研究——以柴靜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為例 | 洪雅慧 | 105.01 |
商孟潔 | 線上旅遊社群使用者之感知、社群滿意度與動機對其旅遊經驗分享之影響因素探討 | 賴盈如 | 105.01 |
桑梓惠 | 即時通訊軟體貼圖呈現方式對廣告效果與品牌態度之影響研究——以LINE企業贊助貼圖為例 | 洪雅慧 | 104.12 |
陳顗璐 | 以模特兒外表吸引力、訊息曝光頻率與內容呈現探討Facebook粉絲團網拍廣告溝通效果 | 卓峯志 | 104.11 |
蔡旻其 | 消費者社會化之因子如何影響手機遊戲之網路口碑意圖與行為 | 洪雅慧 | 104.11 |
林群頤 | 公眾人物外遇新聞之敘事與解讀─以《壹週刊》封面故事為例 | 陳春富 | 104.10 |
王皓宇 | 台灣偶像劇中的同志再現分析(2001—2014) | 陳春富 | 104.10 |
李哲宇 | 人際交叉壓力對政治疏離感與臉書政治參與之影響 | 洪雅慧 | 104.07 |
徐士婷 | 網路懶人包之第三人效果與表達意願—以多元成家議題為例 | 洪雅慧 | 104.07 |
王 溱 | 部落客可信度認知對網路口碑效果之影響—以適配性和產品涉入度做為調節變項 | 卓峰志 | 104.07 |
曾莉娟 | 虛擬代言人社群行銷的廣告效果之研究—以日本熊本縣吉祥物Kumamon為例 | 卓峰志 | 104.07 |
許欣媛 | 台灣電視體育頻道播報風格養成分析: 以緯來體育台為核心 | 唐維敏 | 104.06 |
翁書敏 | 非篩不可?解析大腸癌高風險群族對篩檢訊息之態度及障礙 | 陳富莉 | 104.06 |
劉品羿 | 探討網路社群集體亢奮之社會意涵—以批踢踢的CCR版為例 | 林維國 | 104.06 |
黃馨慧 | 美牛不美從沉默螺旋理論與第三人效果探討國人對美國牛肉議題之看法 | 林維國 | 104.06 |
林欣儀 | 新移民女性主體性之建構及賦權展現:以紀錄片《失婚記》為例 | 陳春富 | 104.04 |
鄭佑漢 | 從社會資本觀點探討即時戰略玩家之人際互動-以線上遊戲「英雄聯盟」為例 | 李明穎 | 104.04 |
劉瑋婷 | 在事件中心書寫:88news記者的新聞意理與實踐 | 陳順孝 | 104.01 |
方楓嵐 | 「公民1985聯盟」網路論述的語藝視野-以洪仲丘事件為例 | 林靜伶 | 104.01 |
吳嘉希 | 微網誌使用對社會資本和公民參與之影響--以中國新浪為例 | 賴盈如 | 104.01 |
郭亭亞 | 器官捐贈宣導訊息接收與器捐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以新北市某社區大學為例 | 陳富莉 | 104.01 |
簡永昌 | 男同志如何解讀時尚雜誌之健身訊息及反映其身體意象—以Man’s UNO為例 | 吳宜蓁 | 104.01 |
蔡旻芳 | Facebook動態訊息呈現形式對口碑傳播效果之影響—以議題熟悉度和關係強度為調節變項 | 卓峰志 | 103.07 |
莊千慧 | 美,自我!整型美容手術後滿意程度、身體意識、自尊與臉書人際互動之關係研究 | 賴盈如 | 103.07 |
張志峰 | 獨立媒體搜尋引擎最佳化之研究:以《生命力新聞》為例 | 陳順孝 | 103.07 |
林源智 | 中國公共關係企業的競爭優勢分析-以「藍色光標傳播集團」為例 | 吳宜蓁 | 103.06 |
謝孟哲 | 總統國慶演說的語藝類型─以馬英九與陳水扁國慶演說為例 | 林靜伶 | 103.06 |
邱蕙棻 | 臺灣電影中的邊緣男人:《多桑》與《一一》的男性形象與陽剛特質 | 趙庭輝 | 103.04 |
戴瑞瑤 | 獨立媒體社群行銷溝通研究─以《生命力新聞》為例 | 陳順孝 | 103.02 |
鄭琪方 | 多品牌代言人之廣告效果研究—以全聯先生(邱彥翔)為例 | 陳尚永 | 103.01 |
陳詩雅 | 中國政府在新媒體衝擊下的危機溝通策略——以2012年「毒膠囊」事件為例 | 吳宜蓁 | 103.01 |
郭佳旻 | 臺灣新住民廣電媒體內容產製之研究-由「外」而「內」的參與觀點 | 陳春富 | 103.01 |
林軒瑩 | 與他文化的邂逅──旅遊部落格之異國敘事與想像 | 陳春富 | 103.01 |
民國102年~民國100年
學生姓名 | 論文題目 | 指導教授 | 畢業年月 |
楊雲喬 | 以沉默螺旋理論分析陸生在台表達意願之研究─以釣魚台列嶼主權歸屬之議題為例 | 林維國 | 102.12 |
黃傑琳 | 網路政治「惡搞諷刺」圖片對於民眾的政治人物形象評價及政治犬儒主義影響之研究 | 洪雅慧 | 102.12 |
孫敏嘉 | 以社會連帶、訊息曝光頻率與內容一致性探討社群媒體溝通效果:以FACEBOOK為例 | 卓峯志 | 102.11 |
陳盈君 | 跨性別電影的身分認同與情慾流動 | 趙庭輝 | 102.07 |
衛宛伶 | 以框架及形象理論探討第一夫人媒體形象及網路使用者對其之評價—以周美青為例 | 洪雅慧 | 102.07 |
蔡宗憲 | 投資者投資行為、網路使用動機與廣告點閱行為關聯性研究—以鉅亨網為例 | 陳尚永 | 102.06 |
段羽涵 | 虛擬社群中的女性Moto GP車迷經驗 | 林應嘉 | 102.06 |
廖聿偉 | 研究行動者網絡理論之流動資訊模式———以運動彩券投注者之資訊網絡為例 | 游易霖 | 102.06 |
李佩璇 | 參與美妝社群網站體驗活動對網路口碑產製影響之研究 | 卓峰志 | 102.05 |
邱婉寧 | 從素顏落差文本探討年輕女性閱聽人之焦慮與行動 | 張文強 | 102.04 |
周巧絃 | 「政治幽默親近性」與「幽默需求」對政治模仿秀之收視影響研究-以《全民大新聞》為例 | 洪雅慧 | 102.03 |
薛文菁 | 反對廢除死刑論述之語藝視野 | 林靜伶 | 102.01 |
范芳瑜 | 台灣房屋廣告中的女性形象與角色 | 陳尚永 | 102.01 |
劉子寧 | 經典童話廣告中的象徵意涵與價值觀研究——以<灰姑娘>與<白雪公主>為例 | 陳尚永 | 102.01 |
吳淑鈴 | 包裝茶類飲料廣告呈現的生活型態和健康意識 | 陳尚永 | 101.07 |
邱雯沂 | 電視廣告之攻擊內容及其影響研究 | 陳尚永 | 101.07 |
林宣孝 | 女同志書寫:白先勇小說〈孤戀花〉及其改編電影研究 | 趙庭輝 | 101.06 |
鄭宇涵 | Facebook使用行為及依附人格對情侶親密感與嫉妒之影響 | 張惠蓉 | 101.06 |
王宗仁 | 「你今天App了嗎?」社交性App使用意圖與自我揭露影響因素探討—以Facebook App為例 | 張惠蓉 | 101.06 |
陳琪嫆 | 負面管教新聞的第三人效果及其後續行為影響之研究—以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為例 | 蔡進雄 | 101.05 |
蕭婷尹 | 當青少年團體躍上媒體:CIRCUS之風格文化研究 | 趙庭輝 | 101.05 |
謝家婷 | 臺灣官方目的地行銷組織網站溝通效果評析—以人文、自然、綜合類網站為例 | 吳宜蓁 | 101.05 |
謝媚如 | 偏遠地區科技網路使用對居民社會資本和人力資本的影響—以新民社區數位機會中心為例 | 洪貞玲 | 101.05 |
潘思樺 | 卡通節目廣告代言人外貌呈現與性別外貌評價之關聯性研究-以國小高年級兒童為研究對象 | 陳尚永 | 101.01 |
張華卿 | 搖滾樂迷的可能性-以回聲樂團樂迷為個案分析 | 何東洪/林應嘉 | 100.12 |
蔡宜珮 | 解構時尚科技之神話-以Apple品牌為例 | 陳春富 | 100.12 |
陳筱婷 | Web3.0環境下整合行銷傳播績效指標評估之初探 | 林維國 | 100.12 |
蔡佩璇 | 「城市電影」的敘事表現與意涵-以《一頁台北》為例 | 林靜伶 | 100.12 |
侯良儒 | 非營利組織的事件參與及其跨組織網路之生態分析───以台灣987~2011年的環境運動為例 | 張惠蓉 | 100.12 |
陳書榕 | 官辦節慶活動之論述分析:以2010年台北市國際花卉博覽會為例 | 林應嘉 | 100.11 |
張振鴻 | 濱崎?步?一樣的偶像-日本流行音樂迷群之偶像認同與消費研究 | 陳春富 | 100.10 |
張菀真 | 雜誌廣告女性自我概念的呈現與“敗犬族”女性的自我意識-以《柯夢波丹》雜誌廣告為例 | 陳尚永 | 100.09 |
李亭瑤 | 台灣流行音樂詞曲創作者之文化勞動與創作自主性研究 | 陳春富 | 100.06 |
許耿維 | 性/別景框的內外:同志影片的電影現象學研究 | 邱誌勇 | 100.06 |
黃熙筑 | 從美女作家到媒體名人的轉化:以成英妹為例 | 林應嘉 | 100.06 |
陳琬欣 | 想像的「東方」-從成龍的好萊屋作品探討其華人形象建構與呈現 | 吳珮慈 | 100.06 |
臧蓉蓉 | 電視新聞談話性節目之框架分析-以三立電視台「大話新聞」與公共電視「有話好說」處理H1N1疫苗施打議題為例 | 林維國 | 100.06 |
陳正揚 | 鬼迷心悅-閱聽人對各國恐怖片觀影愉悅差異研究 | 陳春富 | 100.06 |
張書瑜 | 從「危機」到「轉機」:混沌理論觀點之危機案例研究 | 吳宜蓁 | 100.06 |
林秋卿 |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設計之研究-新制度主義之觀點 | 程予誠 | 100.06 |
劉航安 | 女性美麗呈現之研究-以台灣年輕女性流行時尚雜誌《Beauty美人誌》與《Choc》廣告為分析對象 | 陳尚永 | 100.06 |
吳昌庭 | 電子布告欄中論戰與恣意行為形貌之研究:以PPT【NBA版】為觀察廠域 | 陳春富 | 100.06 |
凌誠佑 | 虛擬寶物交易網站涉入程度與遊戲忠誠度之關聯性研究-以8591寶物交易網為例 | 游易霖 | 100.06 |
嚴婉真 | 誰在你的朋友名單?-職場關係與社交網站中的自我揭露 | 張惠蓉 | 100.06 |
黃懷寬 | 「社群網站是寂寞星球嗎?」Facebook寂寞人口暨使用行為調查 | 張惠蓉 | 100.06 |
陳建臻 | 男同志是用社交網站之使用與滿足研究-以Facebook為例 | 張惠蓉 | 100.06 |
蔚巧筠 | 從權變理論探討組織危機事件之反應策略-以2009-2010年H1N1疫苗施打爭議事件為例 | 吳宜蓁 | 100.06 |
葉玫萱 | 組織運用傳統型與創新型危機溝通於網路平台之研究 | 吳宜蓁 | 100.05 |
何毓菱 | 從《敗犬女王》看女性角色與性別關係 | 林靜伶 | 100.02 |
錢利忠 | 激進現代性之政治傳播:以國民黨、民進黨經營之Facebook、Plurk為例 | 林維國 | 100.01 |
吳雅琴 | 電視新聞品質與廣告收視效果研究-以大學生族群為初步實驗對象 | 陳尚永 | 100.01 |
民國99年~民國97年
學生姓名 | 論文題目 | 指導教授 | 畢業年月 |
王豐弟翊 | 通俗音樂對樂迷政治參與的影響之研究-以青年逆轉本部為例 | 林維國 | 99.11 |
柯佩如 | 探究平面媒體報導論述型塑女性參與不同政治地位選擇的形象建構情形 | 林應嘉 | 99.10 |
郭佩盈 | 抗拒?收編?歌唱選秀節目中的女性「中性化」性別意象及其文化意涵 | 林應嘉 | 99.10 |
葉維康 | 企業危機溝通策略之跨文化研究:以台灣、美國及馬來西亞食品業處理三聚氰胺毒奶事件之媒體報導為例 | 吳宜蓁 | 99.07 |
吳璿安 | 台灣體育頻道經營策略與節目規畫之比較研究-以緯來體育台與ESS為觀察對象 | 陳春富 | 99.07 |
葉韋均 | 公民新聞的專業再現──公視「PeoPo公民新聞報」個案研究 | 陳順孝 | 99.07 |
孫偉倫 | 茶飲料電視廣告的消費美學與現代生活風格 | 蔡如音 | 99.07 |
顧庭芳 | 部落客撰寫廣告文之情境倫理研究 | 陳順孝 | 99.07 |
余蓓欣 | 北市大學生使用電影資訊頻道的動機與行為研究—以Yahoo!奇摩電影資訊頻道為例 | 程予誠 | 99.07 |
林晏加 | 以沉默螺旋理論分析網路論壇使用者發表意願之研究-以放寬美國牛肉進口限制之議題為例 | 林維國 | 99.06 |
陳翠屏 | 原住民報導文學的主體論述 | 林靜伶 | 99.06 |
曾英玲 | 網路公關工具效益評估指標建構之研究 | 吳宜蓁 | 99.06 |
徐郁婷 | 台灣國片映演巿場調查-製片規模之可能預測 | 程予誠 | 99.06 |
林靖堂 | 無名小站商業化發展史-批判性觀點 | 洪貞玲 | 99.06 |
粘妙如 | 張艾嘉電影敘事中的女性 | 林靜伶 | 99.06 |
褚紹屏 | 媒體對新世代工作價值觀的建構—以<<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之封面故事為例 | 林靜伶 | 99.06 |
劉怡汝 | 從接收分析觀點探討閱聽人反身性的實踐過程:以實境節目<超級名模生死鬥>的收視為例 | 陳春富 | 99.06 |
黃于芳 | 社會階級意識的呈現:以2000—2008年台灣電視汽車廣告為例 | 陳尚永 | 99.06 |
郭蕙芳 | 當「女性主義」躍上大螢幕:以《殺夫》看小說與電影的敘事軌跡 | 林靜伶 | 99.05 |
蕭羽潔 | 政治人物之道歉類型與形象修護策略研究:以2009年台灣八八水災馬英九政府之表現為例 | 吳宜蓁 | 99.05 |
林書弘 | 台灣閱聽眾觀賞跨國運動節目的收視經驗與認同研究─以美國職棒(MLB)為例 | 陳春富 | 99.04 |
劉漢鈞 | 關愛〔關愛〕:解讀台灣愛滋人權與網路空間下的社會運動實踐 | 林維國 | 99.04 |
李侑珊 | 解析快速時尚之符碼意義、價值與消費 | 陳春富 | 99.01 |
謝佳珣 | 購物網站美感效果研究─以消費者情緒為中介變項 | 陳尚永 | 99.01 |
朱安棋 | 社會運動中的部落格語藝—以蘇花糕餅舖為例 | 林靜伶 | 98.10 |
連竣勛 | 台灣公關服務產業發展歷程與現況研究 | 吳宜蓁 | 98.10 |
陳嘉珣 | 對企業社會責任之態度與涉入程度影響關係效果及組織聲譽評價之研究—以企業校園經營活動為例 | 吳宜蓁 | 98.09 |
張珮琳 | 網際網路對電影票房的可能影響─以台北市大學生為例 | 程予誠 | 98.08 |
張筱涵 | 2008年北京奧運期間兩岸報紙呈現中國國家形象之研究-以自由時報、人民日報為例 | 吳宜蓁 | 98.07 |
黃怡文 | 電影院服務品質與消費觀眾需求之研究—以大臺北地區電影院為例 | 程予誠 | 98.07 |
殷美香 | 棒球論述中的國族意識——以1998年至2008年國際賽事報導為分析對象 | 林靜伶 | 98.07 |
王劭文 | 景氣盛衰時期台灣報紙房地產廣告訊息比較研究—以《自由時報》為例 | 陳尚永 | 98.07 |
余俊璋 | BBS中的運動迷群與迷文化:以批踢踢實業坊「王建民板」為研究場域 | 陳春富 | 98.06 |
古安廷 | 國內報紙對於隆乳議題之報導型態及新聞品質研究 | 吳宜蓁 | 98.06 |
董倩文 | 網路自白的敘事分析 | 林靜伶 | 98.03 |
管文瑜 | 混沌理論在危機事件處理之應用—以2003年SARS疫情為例 | 吳宜蓁 | 98.01 |
陳雅芃 | 楊德昌電影中的媒體景像 | 陳儒修 | 98.01 |
陳瑞佳 | 微型軟體/微型權力:解構微軟帝國的權力模型 | 邱誌勇 | 98.01 |
鄭宛洵 | MTV頻道經營策略與台灣青少年文化轉向之研究(1991-2008) | 陳春富 | 97.12 |
顏禎慧 | 體驗消費時代下台北市電影院的經營行銷之研究 | 陳儒修 | 97.11 |
廖育萱 | 知覺價格對網路購買意願之影響—人格特質效果之探討 | 黃俊英 | 97.10 |
鍾韻永 | 網路迷文化之創意實踐與互動連結:以霹靂布袋戲戲迷為觀察對象 | 陳春富 | 97.10 |
謝逸聆 | 身體意象、重要他人及大眾媒體對美容整形態度之影響—以大台北地區女大學生為例 | 吳宜蓁 | 97.09 |
吳佳玲 | 品味中國菜:華語飲食電影的集體記憶與文化認同 | 陳儒修 | 97.07 |
吳德容 | 平面廣告得獎作品視覺設計之研究—以時報廣告金像獎與4A自由創意獎為例 | 陳尚永 | 97.07 |
練書瑋 | 危機情境形象修護策略與模糊策略運用研究:以台北市長馬英九任內之特別費危機為例 | 吳宜蓁 | 97.06 |
周明諺 | 從公共關係概念探討競選網站、競選部落格互動性功能建置—以2008總統大選為例 | 洪雅慧 | 97.06 |
呂宜霖 | 先前性刺激接觸經驗與性訴求廣告引起的注意力及情緒反應研究:以北部地區大學生為實驗對象 | 陳尚永 | 97.06 |
謝鳳娟 | 愛慾癲狂的性圖像:凱薩琳.布蕾雅(Catherine Breillat)的情慾書寫 | 趙庭輝 | 97.06 |
曾釔棖 | 東西方線上社群跨文化研究—以網路遊戲《魔獸世界》中「公會」為例 | 張惠蓉 | 97.06 |
賴俔劭 | 網路政治議題參與度與網路政治新聞可信度對大學生政治社會化影響 | 林維國 | 97.05 |
林宜樺 | 一逐孤雲天外去:華語武俠電影中的女俠形象再現 | 陳儒修 | 97.05 |
楊惠琪 | 台灣外勤記者採訪安全初探:市場導向下的個案分析與省思 | 習賢德 | 97.05 |
黃盟祺 | 搜尋產品類型、認知需求與知覺風險對關鍵字廣告效果之影響 | 洪雅慧 | 97.05 |
李晥鈴 | 兩岸媒體所呈現風險認知、企業形象與來源國形象對危機溝通策略之影響-以「SK-II疑似含過量重金屬事件」為例 | 吳宜蓁 | 97.05 |
林玉梅 | 台灣同性戀商品化現象初探—以《兩代電力公司》及《麻辣天后宮》為例 | 陳宜倩 | 97.03 |
黃于真 | 即時通訊使用與自我接露之關聯性研究—以MSN Messenger 為例 | 陳春富 | 97.01 |
陳葆蓁 | 紐西蘭電影政策:文化與經濟目標之矛盾與妥協 | 林麗雲 | 97.01 |
吳彥明 | 從「大眾商品的迷」到「政治迷」:「政治迷」的論述建構 | 林維國 | 97.01 |
張雅君 | 外太空新聞所建構的神祕性與未來圖像 | 林靜伶 | 97.01 |
民國96年~民國94年
學生姓名 | 論文題目 | 指導教授 | 畢業年月 |
溫振傑 | 以回饋的觀點看Yahoo!奇摩交友使用者的線上關係發展 | 張惠蓉 | 96.10 |
蔡孟儒 | 政治新聞框架類型對於民眾政治犬儒主義、政治人物形象評價影響之研究 | 林維國 | 96.10 |
闕鈺汝 ( 闕妤榛 ) |
台灣民眾對高速鐵路的風險知覺與搭乘意願之研究 | 吳宜蓁 | 96.08 |
蘇郁涵 | 候選人部落格的使用與滿足研究—以「2006年台北市市長選舉」為例 | 洪雅慧 | 96.06 |
唐 青 | 台灣政治人物公開道歉的語藝研究 | 林靜伶 | 96.06 |
張嘉倪 | 女女相繫的牢結—台灣電影之母女關係研究(1983~2005) | 陳儒修 | 96.06 |
周明怡 | 性別、世代與社會角色:女性閱聽人韓劇收視經驗差異之研究 | 陳春富 | 96.06 |
呂欣儒 | 俗世遊戲於眾神國度:論楊茂林與洪東祿藝術創作與跨文化影像消費的融合 | 邱誌勇 | 96.06 |
邱雍閔 | 美濃反水庫運動之語藝歷程(1992-2000年) | 林靜伶 | 96.05 |
張樹人 | 媒介使用頻率、資訊搜尋行為與媒介依賴程度對網路政治新聞可信度評估影響研究 | 林維國 | 96.03 |
江汶聆 | 網路政治民意論壇使用者之政治效能感與政治參與行為研究 | 林維國 | 96.03 |
洪佳莉 | 社會行銷策略之宣傳效果檢視:以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為例 | 吳宜蓁 | 96.01 |
張翊威 | 瑜珈師地論中語藝思想之研究 | 林靜伶 | 96.01 |
廖宜政 | 困境與超越:台灣首次公民投票的政策辯護類型 | 林靜伶 | 95.12 |
王建凱 | 政策論辯中人身攻擊的比喻使用分析—以西漢《鹽鐵論》為例 | 關紹箕 | 95.11 |
王冠棋 | 科技治城:高雄市數位城市政策分析,1999-2005 | 王志弘 | 95.11 |
楊証凱 | 公民新聞的「翻譯」:以「青年公民新聞平台」為例 | 林麗雲 | 95.09 |
鄭淑瑛 |
危機情境、反應策略與關鍵公眾之關係管理效果 — 以寶路狗飼料中毒事件為例 |
吳宜蓁 | 95.07 |
郭芷余 | 都市治理的情感政治:高雄火車站周邊暨願景館的社會分析 | 王志弘 | 95.07 |
陳思穎 | 食品污染新聞報導內容與品質之研究 — 以 2005 年「戴奧辛鴨蛋」與「孔雀石綠石斑魚」事件為例 | 吳宜蓁 | 95.06 |
賴以婷 | 媒體建構的台客幻想世界:以【兩代電力公司】為例 | 林靜伶 | 95.06 |
陳佩君 | 電視「文學劇」:影像美學、文化符碼與性別建構 | 趙庭輝 | 95.06 |
王靖婷 | 紐西蘭電視政策的轉型: 1989-2005 | 林麗雲 | 95.06 |
涂家綺 | 個人轉寄網路連鎖信之影響因素研究 | 張惠蓉 | 95.06 |
康耕輔 | 不同點選目標與動畫節奏對遊戲式廣告傳播效果的影響 | 張郁敏 | 95.06 |
張佳萱 | 廣告訊息、廣告解讀與美麗消費 — 以高教育程度女性與化妝品廣告為例 | 陳尚永 | 95.06 |
須冠達 | 採訪時刻記者情緒展現之探索 | 張惠蓉 | 95.06 |
田永慧 | 整合行銷傳播訊息一致性之認知反應與記憶效果初探 | 張郁敏 | 95.06 |
黃倩茹 | 魚與熊掌可兼得嗎 ? 新聞記者工作與非工作領域間角色衝突研究 | 張惠蓉 | 95.06 |
何玫樺 | 電腦中介傳播環境下的慰語訊息研究 | 張惠蓉 | 95.06 |
陳浩揚 | 廣告訊息,廣告解讀與消費行為 — 以台灣十大連鎖兒童美語補教業電視廣告為例 | 陳尚永 | 95.01 |
張弘明 | 台灣男性時尚雜誌廣告與男性外貌形象研究 | 陳尚永 | 95.01 |
蔡瓊慧 | 你累了嗎 ? 網路社會上班族網路休閒滿意度探討 | 張惠蓉 | 95.01 |
程子龍 | 音樂、色彩、字幕之於候選人廣告的效果研究 | 洪雅慧 | 94.12 |
吉宗驊 | 拍賣網站上的線上(online)和離線(offline)的訊息影響顧客滿意度和顧客忠誠度關係之研究 | 張郁敏 | 94.10 |
彭維建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之關鍵公眾關係管理效果初探—以大台北地區客家族群為觀察對象 | 吳宜蓁 | 94.07 |
季欣慈 | 找尋台灣「韓流」的推手—韓國偶像劇的政經結構與文本特性之研究 | 趙庭輝 | 94.07 |
劉柏君 | 追尋曼哈頓:華納威秀商圈多元意象的建構 | 楊明昱 | 94.07 |
林志青 |
政府組織危機學習過程與障礙之研究— 以臺北市政府處理和平醫院SARS封院事件為例 |
吳宜蓁 | 94.07 |
張俐慧 | 民意調查機構效應、調查主題與發佈媒體管道對民調可信度評價影響之研究 | 林維國 | 94.07 |
陳智偉 | 收視心情的方向價與激越程度對於廣告效果的影響:以電視新聞節目為例 | 張卿卿 | 94.07 |
彭香格 | 本土有線電視電影頻道節目內容規劃策略之研究—以東森、緯來為例 | 劉立行 | 94.06 |
許麗雪 | 機器裡的靈魂:當代科幻電影裡的「機器/人」 | 陳儒修 | 94.06 |
鄭惠雯 | 咖啡電視廣告的形式與風格—以伯朗咖啡為例 | 陳尚永 | 94.06 |
陳靜慧 | 外語廣告中的語言熟悉度和國家形象對品牌態度之影響 | 張郁敏 | 94.06 |
許夢芸 | 從失落的身體中重新拾起:賽伯人論述之建構 | 李家沂 | 94.06 |
林志峰 | 危機溝通策略、評價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中央政府處理SARS疫情之新聞報導為例 | 吳宜蓁 | 94.05 |
鄒毓玲 | 女性內衣電視廣告中的身體符碼與性別關係研究 | 陳尚永 | 94.04 |
民國93年~民國91年
學生姓名 | 論文題目 | 指導教授 | 畢業年月 |
古淑薰 | 台灣電影生產場域分析,1998-2003 | 林麗雲 | 93.12 |
李玉環 | 功夫神話的創新與變奏:袁和平功夫武打片的形式與風格 | 陳儒修 | 93.12 |
蔡姿蓉 | 地方藝術節之行銷模式研究~以鶯歌陶瓷嘉年華為例 | 吳宜蓁 | 93.11 |
莊世爵 | 台灣中學生對於建構主義取向網路學習環境之研究 | 蔡今中 | 93.07 |
吳振邦 | 先報告班長,再成為男人?-國片軍教電影的變遷與性別論述 | 楊明昱 | 93.07 |
陳靜華 | 企業危機之形象修復策略與學習效果之研究-以華航空難為例 | 吳宜蓁 | 93.07 |
許銘峰 | 陳水扁於台灣定位言論之論辯分析 | 林靜伶 | 93.04 |
李姿瑤 | 「動漫」御宅族的幻想世界-以台灣的同人創演活動為研究對象 | 林靜伶 | 93.01 |
陳潔寧 | 支持監督犯罪新聞報導研究:傷害性影響與第三人效果之作用-以政策制定者以及執法人員為例 | 洪雅慧 | 93.01 |
卓 珊 | 創新與管理:台灣電影產業的結構探索 | 李天鐸 | 92.10 |
張維元 | 解析流行音樂夢工廠-一個實踐形構視角下的個案研究 | 林麗雲 | 92.09 |
陳慧玲 | 青少女流行音樂團體之研究:形象、身體文化與情慾流動 | 趙庭輝 | 92.07 |
鍾宜伶 | 政策議題中的價值論辯-以語藝觀點看代理孕母合法化爭議 | 林靜伶 | 92.07 |
陳裕仁 | 名人代言人與產品相關度之研究 | 陳尚永 | 92.07 |
王寶環 | 古今識人思想之比較?以中國古代《人物志》與西方占星學為例 | 關紹箕 | 92.07 |
楊麗錦 | 危機情境與危機策略之關連性研究-以屈臣氏「詐領保險金事件」及「買貴退兩倍差價事件」為例 | 吳宜蓁 | 92.07 |
鄭郁萌 | 政府廣告研究-以聯合報1989-2001廣告為例 | 陳尚永 | 92.06 |
曹佳雯 | 台灣平面廣告訊息之演變-以時報廣告金像獎1981-2000年得獎作品為例 | 陳尚永 | 92.05 |
王孝勇 | 呂秀蓮副總統言論中的「自我」:女性主義觀點的敘事批評 | 林靜伶 | 92.04 |
高吟文 | 我國國際衛星傳播政策初探-以宏觀電視為例 | 張崇仁 | 91.10 |
沈沛樺 | 廣告訴求、廣告類型對負面政治廣告效果影響之研究 | 洪雅慧 | 91.07 |
游任濱 | 現代巴別塔?--生命科技論述中的身體圖像及其倫理意涵 | 林靜伶 | 91.07 |
莊佳穎 | 阿扁的異想世界-以幻想主題分析方法閱讀陳水扁風潮 | 林靜伶 | 91.07 |
黃姿凱 | 電視廣告符號與閱聽眾詮釋之研究 | 陳尚永 | 91.07 |
潘淑琴 | 媒體論述中公眾人物的隱私權意涵 | 林靜伶 | 91.07 |
陳怡華 | 都市的漫遊者-蔡明亮影中的台北人 | 陳儒修 | 91.07 |
陳蔓嫻 | 網路企業運用IMC策略建構網路品牌之研究 | 蕭富峰 | 91.07 |
洪盟凱 | 從史豔文到素還真:霹靂布袋戲之文化變貌 | 李依倩 | 91.06 |
黃采薇 | 電視新聞娛樂化與電視觀眾:以傳統三家電視台晚間新聞為例 | 陳尚永 | 91.06 |
黃志偉 | 與孤獨的無盡遊戲-王家衛電影裡的芸芸眾生 | 李依倩 | 91.06 |
王靖婷 | 政治廣告主與廣告代理商之關係品質極其影響因 素之探討-以2000年總統大選為例 | 洪雅慧 | 91.04 |
何慧雯 | 時間與空間的雙重變奏:日本流行文化與文化認同實踐 | 李天鐸 | 91.04 |
丁勻婷 | 台北市廢除公娼事件的媒體再現政治 | 林芳玫 | 91.03 |
謝文華 | 客家母語運動的語藝 | 林靜伶 | 91.01 |
民國90年~民國80年
學生姓名 | 論文題目 | 指導教授 | 畢業年月 |
范 婷 | 台灣咖啡消費文化的歷史分析與詮釋 | 施群芳 | 90.08 |
鄧湘君 | 台灣廣告業跨國文化的社會文化初探 | 李天鐸 | 90.07 |
田易蓮 | 國族文化再現與商品化:兩岸TV劇由抗爭到交流 | 李天鐸 | 90.07 |
高菁黛 | 政治人物的辯解類型:以宋楚瑜在興票案的辯解策略為例 | 林靜伶 | 90.07 |
陳惠惠 | 從聯合報、中國時報看台灣影劇新聞書寫 | 施群芳 | 90.06 |
陳雅惠 | 運動刊物中性別論述的演變-《婦女新知》的語藝觀察 | 林靜伶 | 90.06 |
朱郁華 | 網路媒體中閱聽人圖像的起源與傳布 | 陳百齡/李依倩 | 90.06 |
林奕辰 | 原住民女性之族群與性別書寫:阿鄔書寫的敘事批評 | 林靜伶 | 90.06 |
張耀仁 | 市場導向新聞學之研究:以台灣無線電視台之晚間娛樂新聞為例 | 洪雅慧 | 90.04 |
賴宏林 | 霹靂布袋戲之幻想主題分析 | 林靜伶 | 90.04 |
吳珍政 | 弱勢團體的另類發聲:以敘事觀點分析改寫童話 | 林靜伶 | 89.08 |
張玉涵 | 媒體訊息可信杜、第三人效應與媒體管制-以公元2000年台灣總統大選為例 | 洪雅慧 | 89.08 |
蔡鴻濱 | 突與回應:聯合報在三次退報運動中論述之語藝類型 | 林靜伶 | 89.08 |
郭美芳 | 通俗文化的構成與轉型:電視歌仔戲及其觀眾之研究 | 林芳玫 | 89.08 |
林文懿 | 時空遞嬗中的布袋戲文化 | 李天鐸 | 89.08 |
徐佳馨 | 漫步圖框世界:解讀日本漫畫的文化意涵 | 李天鐸 | 89.08 |
廖怡景 | 肉體與情慾:日本成人錄影工業在台灣 | 李天鐸 | 89.08 |
鄭呈皇 | 跨國傳播集團與台灣影視產業的競爭論述 | 李天鐸 | 89.07 |
許如婷 | 全球霸權秩序的再現:美國/日本/台灣影像文化依附的論述 | 李天鐸 | 89.07 |
馬岳琳 | 解讀報紙消費新聞的產製過程:台灣地區中文報紙消費版的質化初探 | 習賢德 | 89.07 |
盧立偉 | 以真理之名-教科書「認識台灣」相關辯論之語藝批評 | 林靜伶 | 89.07 |
郭致佑 | 李登輝談論兩岸關係議題之論辯分析 | 林靜伶 | 89.07 |
劉佳玲 | 「香港/人」的顯影拼貼-關於「家」與「身份認同」的香港電影論述 | 陳儒修 | 89.07 |
鄭志文 | 台灣影視工業競逐區域中心下的政府思維 | 李天鐸 | 89.06 |
楊進福 | 再讀跨國流行服飾廣告 | 李天鐸 | 89.06 |
張淑綺 | 我是誰?青少年的再現-以平面媒體為例 | 施群芳 | 89.06 |
陳瓊如 | 從專業意理檢視通俗報紙與嚴肅報紙的緋聞報導─以大成報、中國時報與聯合報對黃義交緋聞事件的報導為例 | 施群芳 | 89.02 |
徐釗欽 | www橫幅廣告訊息內容分析 | 陳尚永 | 89.01 |
張淑婷 | 台灣地區雜誌廣告的文化價值呈現-1984年與1998年的比較分析 | 陳尚永 | 89.01 |
黃郁琄 | 記者查證之判斷歷程研究 | 鍾蔚文/林靜伶 | 89.01 |
陳聖暉 | 淡水有線電視購物頻道之塑身廣告文本公式研究 | 陳儒修 | 89.01 |
邱映慈 | 整合行銷傳播在選舉行銷上之運用-以1998年台北市長選舉為例 | 吳宜蓁 | 88.12 |
李宇軒 | 跨國廣告代理商在台灣的歷史分析 | 陳尚永 | 88.11 |
張志祥 | 從產業組織經濟學觀點看衛星電視頻道經營管理之研究:以和信傳播集團為例 | 張崇仁/李天鐸 | 88.07 |
陳煥芸 | 新生的選擇:多層次傳銷論述之幻想主題分析 | 林靜伶 | 88.07 |
李金徽 | 好萊塢電影中的中國男性形象:1919-1961 | 李天鐸 | 88.07 |
劉世鼎 | 跨國唱片公司在台灣的歷史分析:1980-1998 | 馮建三/施群芳 | 88.07 |
蕭仲淳 | 好萊塢對台灣電影工業的影響 | 李天鐸 | 88.07 |
陳香玫 | 女性自傳中的婚姻與自我:女性主義觀點的語藝批評 | 林靜伶 | 88.06 |
邱誌勇 | 消費藝術:電視廣告象徵符號的建構 | 李天鐸 | 88.06 |
陳思敬 | 競爭優勢:香港、新加坡、台灣影視工業發展 | 李天鐸 | 88.06 |
蘇衍如 | 大眾傳播媒體贊助公益活動決策及其影響因素 | 吳宜蓁 | 88.06 |
林佩君 | 新聞論述建構之新興宗教語藝視野 ?以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為研究對象 | 林靜伶 | 88.05 |
郭瓊隆 | 整合行銷傳播規畫在網路行銷上應用 ?以台灣電子商店為例 | 邱宏仁/吳宜蓁 | 88.04 |
莊雪屏 | 眷村意象之新聞再現與社會建構 | 張茂桂/施群芳 | 88.01 |
戴怡青 | 跨國傳播集團對亞太及台灣區域市場之政治經濟分析 | 李天鐸 | 88.01 |
陳美蘭 | 「科學理性論」或「功能論」? 大眾媒體的算命論述 | 林靜伶 | 88.01 |
黃筱娟 | 整合行銷傳播組織調適方式之研究:以實施高層次整合行銷傳播之企業為例 | 吳宜蓁 | 88.01 |
蘇宇鈴 | 虛構的敘事/想像的事實:日本偶像劇的流行 | 李天鐸 | 88.01 |
劉良一 | 台灣有線電視跨入電信市場之政策研究 | 張崇仁 | 87.07 |
葉紋陵 | 優良兒童讀物中兒童形象之敘事分析 | 林靜伶 | 87.07 |
高玉芳 | 李登輝總統對國家認同與兩岸關係言論之戲 | 林靜伶 | 87.07 |
洪文俊 | 蘭嶼核廢料爭議中的價值觀與世界觀-語藝觀點的檢視 | 林靜伶 | 87.07 |
邱啟霖 | 攝影與電影:「真實」概念的轉變論述 | 陳儒修 | 87.06 |
江靜之 | 從「利基理論」探討衛星/有線電視對無線電視之影響 | 李秀珠 | 87.06 |
葉淑明 | 全球與本土:台灣流行音樂工業的演變 | 李天鐸 | 87.05 |
牛隆光 | 新聞論述再現的哲學觀與價值觀 | 林靜伶 | 87.05 |
林乾文 | 組織文化、領導型態與領導行為之相關性研究- 以媒介組織為例 | 李秀珠 | 87.01 |
徐素惠 | 衛星廣播電視之區域化經營策略:START TV | 李天鐸 | 86.12 |
郭志榮 | 後現代的媒介論述 | 陳儒修 | 86.07 |
李岱穎 | 錯置的巴比倫星空:從性別透視占星流行文化 | 陳儒修/林芳玫 | 86.07 |
張心儒 | 孟子與韓非政治傳播思想初探 | 關紹箕 | 86.07 |
吳萬萊 | 台灣電視作業政治經濟分析 | 李天鐸 | 86.07 |
歐繡瑜 | 以幻想主題取徑探討台灣流行漫畫的價值觀 | 林靜伶 | 86.07 |
蘇瓊瑩 | 中國大陸諺語之家庭傳播概念(familycommunication)分析:一個民間思想的初探 | 關紹箕 | 86.07 |
鄭維雄 | 台灣地區中文報業自動化對組織決策的影響 | 李秀珠 | 86.01 |
李高財 | 媒體組織、權力上行影響策略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性研究 | 李秀珠 | 86.01 |
趙金鈴 | 中國大陸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電視產業發展 | 李天鐸 | 86.01 |
梁惠明 | 電視廣告-消費現實的影像夢境:以金飾、信用卡、汽車廣告為例 | 李天鐸 | 86.01 |
林志旭 | 知識遊戲場的誕生-從台灣文學論戰到台灣文化主體性的探討 | 陳儒修 | 85.07 |
呂建和 | 國族神話:台灣國族認同之霸權論述 | 陳儒修 | 85.07 |
鄭伊雯 | 女性主義觀點的語藝批評--以幻想主題法分析希代言情小說系列 | 林靜伶 | 85.07 |
簡文欣 | 亞太華語影視節目市場政治經濟分析 | 李天鐸 | 85.07 |
陳俊雄 | 日據時期的臺灣攝影發展 | 李天鐸 | 85.07 |
張瑛玿 | 我國衛星暨有線電視開放直接外人投資之比較 | 李天鐸 | 85.07 |
吳秀鳳 | 中文報紙倡導文類之研究:以聯合報副刊「極短篇」為例 | 關紹箕 | 85.07 |
張玉佩 | 台灣電影再現的社會規模與價值觀:以戲劇五因分析金馬獎最佳劇情片 | 林靜伶 | 85.07 |
汪子錫 | 由本土、區域到華人傳播圈:台灣電視劇產銷的政經分析 | 李天鐸 | 85.07 |
吳素柔 | 壓迫與反抗:台灣同志團體出版品的語藝分析 | 林靜伶 | 85.07 |
徐詠絮 | 從文化帝國主義到媒介國際化的再思考:世界文化互動的理論比較 | 李天鐸 | 85.07 |
林文琪 | 新聞論述建構之愛滋病語藝視野-以中國時報、聯合報為分析對象 | 林靜伶 | 85.07 |
黃慧珠 | 有線電視系統業者間交易關係之研究-從「從產業網路觀點」談起 | 李秀珠 | 85.07 |
許淑萍 | 中央政府公關人員與新聞記者對政府公關角色認知關係之研究 | 吳宜蓁 | 85.07 |
曾美芳 | 衝突管理策略之研究-以主管機關與原住民對「野生動物保育政策」之衝突為例 | 吳宜蓁 | 85.07 |
于靜文 | 歌與時代--臺灣流行訊息歌曲之語藝分析 | 林靜伶 | 84.07 |
戴育賢 | 政治商品化:電視收看對民主素質的危害 | 林靜伶 | 84.07 |
黃意惠 | 有線電視頻道供應者研究:從組織區位談起 | 李秀珠 | 84.07 |
單美雲 | 核四議題生命歷程及臺電議題管理之研究 | 吳宜蓁 | 84.06 |
劉現成 | 一九六0年代國家機器介入臺灣電影事業之研究 | 李天鐸 | 84.06 |
劉貞秀 | 有線電視新聞類型節目使用與滿足研究 | 李秀珠 | 84.06 |
熊頌桂 | 組織溝通氣候與電視新聞記者工作滿意度之關聯性研究 | 吳宜蓁 | 84.01 |
蔡佩娟 | 《悲情城市》的論述建構--市場行銷、類型與歷史敘事 | 朱元鴻 | 83.06 |
李東儒 | 台灣媒介休閒論述之權力分析--以「母親節」為例 | 朱元鴻 | 83.06 |
劉玉惠 | 聖界與凡界:慈濟論述之幻想主題分析 | 林靜伶 | 83.06 |
方巧如 | 國內熱門搖滾樂團所建構之夢幻世界 | 林靜伶 | 83.06 |
謝奇任 | 臺灣經營電視節目區域市場之可行性分析 | 李天鐸/張崇仁 | 83.06 |
紀慧君 | 我國元首論述中價值觀之呈現與轉變--民國三十九年到八十三年元旦之語藝分析 | 林靜伶 | 83.06 |
陶允正 | 記者個人屬性、專業意理與如何選擇接近消息之相關性探討--以台北市議會記者為例 | 楊志弘 | 83.06 |
楊淑娟 | 公關危機管理個案研究--以麥當勞與長谷建設的危機為例 | 林靜伶 | 82.07 |
林瑜芬 | 核四爭議中臺電公司與環保聯盟衝突互動之研究--以博奕理論(Game Theory)為分析架構 | 吳宜蓁 | 82.07 |
蔡崇隆 | 權力、意識形態與規訓技術--軍隊政戰機制的文化分析 | 陳光興 | 82.07 |
賴治怡 | 女性主義語藝批評的實踐 | 林靜伶 | 82.07 |
陳昌輝 | 傳播媒介與文化指標--美國經驗與瑞典經驗的比較研究 | 鄭明椿 | 82.06 |
賀照緹 | 小眾媒體、運動文化、權力--綠色小組的運動文化及生產條件分析 | 陳光興 | 82.06 |
林麗雯 | 沉默螺旋理論實證研究--以「國中畢業生自願就讀方案」之議題為例 | 林靜伶 | 82.01 |
張甄薇 | 衝突性社會議題之新聞框架研究--以台灣政治 反對運動為例(1960-1991) | 林靜伶 | 82.01 |
張夢和 | 電視新聞意識型態之分析--以「獨立台灣會」案之報導為例 | 翁秀琪 | 81.06 |
許瑩月 | 從台灣報紙副刊探索現代中國知識份子的文化關懷及其困擾 | 潘家慶 | 81.06 |
簡麗婉 | 我國報紙對民進黨形象塑造之趨勢分析--以「 中國時報」為例 | 王嵩音 | 81.06 |
王湘如 | 沉默螺旋理論實證研究--以周休二日制為例 | 翁秀琪 | 81.06 |
李欣芳 | 行政研究與批判研究之論爭--一個孔恩科學哲學的觀點 | 關紹箕 | 81.06 |
鄭淑儀 | 台灣流行音樂與大眾文化(1982-1992) | 李天鐸 | 81.06 |
陳馥綺 | 我國電視國際新聞報導之分析研究 | 鄭明椿 | 81.06 |
紀東陽 | 台灣諺語之傳播思想初探 | 關紹箕 | 81.06 |
許淑晴 | 中美外交關係變遷與對美宣傳演變之研究--以外交部五十一年至七十九年宣傳稿為例 | 沈慧聲 | 81.06 |
陳珮晃 | 台灣地區公關人員目標管理概念與行為之研究 | 林靜伶 | 81.06 |
莊金城 | 分析荀子教育思想中的傳播概念 | 王洪鈞 | 80.06 |
張麗雲 | 自我概念、媒體接觸行為、廣告態度與消費行為之關聯性研究:以女性化妝品使用者為例 | 王石番 | 80.06 |
陳逸潔 | 行銷取向之公共關係研究:非營利機構之個案分析 | 翁秀琪 | 80.06 |
歐陽瑜 | 我國日報政治漫畫的內容分析--民國七十五年七月?七十八年六月 | 王石番 | 80.06 |
陳蓓芝 | 八十年代台灣電影現象之社會歷史分析 | 李天鐸 | 80.06 |
趙庭輝 | 災難報導之新聞價值分析研究 | 臧國仁 | 80.06 |
梁欣如 | 影響閱聽人解讀型態之因素分析--電視新聞之神話敘事體為例 | 翁秀琪 | 80.06 |
唐維敏 | 影像與意識形態:電視廣告的符號學分析--以司迪麥電視廣告為例 | 李天鐸 | 80.06 |
林淑敏 | 沉默螺旋理論實證研究 | 翁秀琪 | 80.06 |
張碧華 | 結構?個人:影響我國新聞從業人員專業化程度以及其對新聞產業工會態度之相關因素分析--「中國時報」、「自立報系」為例 | 翁秀琪 | 80.06 |
林淑慧 | 我國大學生傳播行為與關懷世界態度之關聯性研究:以台大、輔大學生為分析對象 | 王石番 | 80.01 |
王穎琪 | FCB模式之驗證研究:以台灣地區口香糖廣告為例 | 羅文坤 | 80.01 |
蕭永勝 | 議題設定功能之研究:以第八次國大代表集會為例 | 翁秀琪 | 80.01 |
民國79年~民國74年
學生姓名 | 論文題目 | 指導教授 | 畢業年月 |
王小惠 | 青少年收看電視新聞的動機、主動性及收看程度三者關聯性之研究 | 翁秀琪 | 79.06 |
陳秀鳳 | 我國主要報紙政治衝突事件報導初探:「中央日報」、「中國時報」、「自立晚報」有關「民主進步黨」街頭運動報導的內容分析 | 王石番 | 79.06 |
林富美 | 檢視報禁開放後媒介對重要政治新聞之報導:以中央日報、中國時報、聯合報報導「第八任正副總統選舉新聞」為例 | 翁秀琪 | 79.06 |
趙真皓 | 中韓兩國現代廣告發展趨勢之比較研究(1960年?1985年) | 劉會梁 | 79.06 |
謝錦芳 | 我國主要報紙社論之社會價值趨勢分析:中央日報、中國時報、自立晚報、經濟日報有關勞工問題的社論初探(1969?1988) | 王石番 | 79.06 |
朱翼煥 | 中韓新聞自律與評議案例之比較研究 | 李 瞻 | 79.06 |
張雯音 | 知溝模式在台灣地區之初探:以民國七十八年選舉期間之選舉、股票知識為例 | 翁秀琪 | 79.06 |
黎曼妮 | 報紙廣告中女性角色的研究:以一九六0年至一九八九年聯合報廣告為例 | 劉毅志 | 79.01 |
馬立君 | 我國主要報紙使用字彙之內容分析:以新聞全文資料庫及新聞索引資料庫為研究工具 | 謝瀛春 | 79.01 |
蔡永利 | 新聞自由與公平審判相對性之研究:我國出版法第三十三條之批判與個案研析 | 王洪鈞 | 78.06 |
張源齊 | 台北市高中、高職學生收聽FM廣播節目動機研究 | 翁秀琪 | 78.06 |
吳淑俊 | 報紙「消費者保護新聞」報導之研究 | 潘家慶 | 78.06 |
黃志全 | 報紙表演藝術訊息的使用與滿足研究:以國家劇院及音樂廳觀眾為研究對象 | 林東泰 | 78.06 |
潘偉洪 | 國內英文報紙讀者使用動機、行為及滿意之研究 | 翁秀琪 | 78.06 |
王文玲 | 我國報紙對政治爭議議題的報導:以「大陸探親」新聞為例 | 潘家慶 | 78.06 |
黃芊民 | 企業經理之環境意識及其公共事務處理方式之相關性研究 | 吳思華 | 78.06 |
蒯光武 | 受播者評價新聞媒介可性度的研究 | 翁秀琪 | 78.06 |
陳夢梅 | 「新新聞」雜誌讀者使用動機與滿足研究 | 彭 芸 | 78.06 |
趙登美 | 我國報紙讀者投書版守門過程及內容之分析:報紙符號真實與客觀真實的比較 | 王石番 | 78.06 |
何乃蕙 | 報社採訪工作相關因素與離職意願關聯性試析 | 王石番 | 78.06 |
辛悅台 | 電視兒童節目中贈獎廣告對兒童的影響:以台北縣永和市頂溪國小、淡水鎮水源國小、八里鄉長坑國小為例 劉毅志 | 翁秀琪 | 77.06 |
謝旭洲 | 電視福音節目的傳播效果研究:以基督教福音節目「700俱樂部」為例 | 翁秀琪 | 77.06 |
徐秀月 | 電視卡通、家庭傳播方式與兒童道德判斷 | 王石番 | 77.06 |
董素蘭 | 天下雜誌內容分析:經濟性專業雜誌的訴求研究 | 王洪鈞 | 77.01 |
邱炳進 | 公共宣傳與形象塑造之研究:警察學校專五期、甲種班一一九期招生宣導效果案例 | 王洪鈞 | 77.01 |
許順成 | 彰化縣頂庄村居民的傳播行為研究 | 皇甫河旺 | 76.06 |
趙仲定 | 台北市新聞記者性別分化及性別階層化之研究 | 王洪鈞 | 76.06 |
游其昌 | 報紙對社會衝突報導之研究:以杜邦事為例 | 潘家慶 | 76.06 |
林英貴 | 台北地區國中生電視明星認同研究 | 王石番 | 76.06 |
劉永芷 | 老人的收視行為與電視中老人角色之分析研究 | 鍾思嘉 | 76.06 |
羅慎姮 | 傳播媒介做為語言學習工具的使用與滿足研究 | 鍾蔚文 | 76.01 |
呂學正 | 電視節目製作的組織研究:以綜藝節目「周末派 」為例 | 彭 芸 | 75.06 |
崔玉伊 | 中、韓報紙照片的比較分析研究 | 張霄亭 | 75.06 |
李克珍 | 大學生到電影院看電影的動機與使用行為 | 祝基瀅 | 75.06 |
尹文博 | 英文中國日報、英文中國郵報社論內容在塑造我國國家形象過程時之作為研究:試以國家利益及國力指標分析之 | 王洪鈞 | 74.06 |
楊世凡 | 臺灣大眾傳播學術研究之表析(民國五十三年至七十四年) | 王洪鈞 | 74.06 |
大陸地區閱聽眾持續使用「抖音」短視頻APP的原因探討——以「李佳琦」為例 |
大陸地區閱聽眾持續使用「抖音」短視頻APP的原因探討——以「李佳琦」為例 |
大陸地區閱聽眾持續使用「抖音」短視頻APP的原因探討——以「李佳琦」為例 |
大陸地區閱聽眾持續使用「抖音」短視頻APP的原因探討——以「李佳琦」為例 |
大陸地區閱聽眾持續使用「抖音」短視頻APP的原因探討——以「李佳琦」為例 |
大陸地區閱聽眾持續使用「抖音」短視頻APP的原因探討——以「李佳琦」為例 |
大陸地區閱聽眾持續使用「抖音」短視頻APP的原因探討——以「李佳琦」為例 |
大陸地區閱聽眾持續使用「抖音」短視頻APP的原因探討——以「李佳琦」為例 |
大陸地區閱聽眾持續使用「抖音」短視頻APP的原因探討——以「李佳琦」為例 |
探討娛樂體驗對利社會行為的影響:以觀看特務電影中主配角英雄行為為例 |
手機遊戲的推播廣告對玩家廣告效果的影響因素探討——以手遊「王者榮耀」為例 |
手機遊戲的推播廣告對玩家廣告效果的影響因素探討——以手遊「王者榮耀」為例 |
學生姓名 | 論文題目 | 指導教授 | 畢業年月 |
學生姓名 | 論文題目 | 指導教授 | 畢業年月 |
企業品牌線上社群的擬社會互動對社群的知覺價值、社群認同與品牌忠誠度之影響──以「蝦皮購物官方Facebook粉絲專頁」為例 |
企業品牌線上社群的擬社會互動對社群的知覺價值、社群認同與品牌忠誠度之影響──以「蝦皮購物官方Facebook粉絲專頁」為例 |
企業品牌線上社群的擬社會互動對社群的知覺價值、社群認同與品牌忠誠度之影響──以「蝦皮購物官方Facebook粉絲專頁」為例 |
企業品牌線上社群的擬社會互動對社群的知覺價值、社群認同與品牌忠誠度之影響──以「蝦皮購物官方Facebook粉絲專頁」為例 |
企業品牌線上社群的擬社會互動對社群的知覺價值、社群認同與品牌忠誠度之影響──以「蝦皮購物官方Facebook粉絲專頁」為例 |
珍珠首飾與女性消費者感知價值,購買管道,購買意願的關係研究 |
珍珠首飾與女性消費者感知價值,購買管道,購買意願的關係研究 |
那一年,我們一起追的韓劇:《愛的迫降》之台韓閱聽人接收分析 |
那一年,我們一起追的韓劇:《愛的迫降》之台韓閱聽人接收分析 |
新冠狀肺炎期間醫護人員使用社群媒體及即時通訊軟體對照顧關係溝通影響之研究 |
與「疫」同行—陳時中新聞之政治名人框架分析 |
與「疫」同行—陳時中新聞之政治名人框架分析 |
祕境探遊的地景凝視與媒介展演:以Instagram為研究場域 |
祕境探遊的地景凝視與媒介展演:以Instagram為研究場域 |
祕境探遊的地景凝視與媒介展演:以Instagram為研究場域 |
祕境探遊的地景凝視與媒介展演:以Instagram為研究場域 |
祕境探遊的地景凝視與媒介展演:以Instagram為研究場域 |
祕境探遊的地景凝視與媒介展演:以Instagram為研究場域 |
祕境探遊的地景凝視與媒介展演:以Instagram為研究場域 |
祕境探遊的地景凝視與媒介展演:以Instagram為研究場域 |
祕境探遊的地景凝視與媒介展演:以Instagram為研究場域 |
華語電影與蒸氣龐克:《太極1從0開始系列》電影的美學再現、敘述邏輯和文化政治 |
探討韓流粉絲對韓系文創產品的認同程度與購買意願之關係—以Kpop迷群為例 |
新聞媒體的網路化與政治公關的建制化:從政治記者的視角出發 |
新聞媒體的網路化與政治公關的建制化:從政治記者的視角出發 |
探討YouTuber影片廣告訴求模式對消費者購買意願之關係—以Samsung Galaxy手機廣告影片為例 |
探討YouTuber影片廣告訴求模式對消費者購買意願之關係—以Samsung Galaxy手機廣告影片為例 |
當事實混合意見:閱聽眾如何看待、記憶與分辨二創新聞 |
動漫迷與動漫角色之擬社會互動經驗研究-以《進擊的巨人》為例 |
113.01 |
113.01 |
113.01 |
游易霖 | 113.01 |
游易霖 | 113.01 |
113.01 |
113.01 |
113.01 |
113.06 |
113.06 |
113.06 |
113.06 |
113.06 |
113.07 |
113.07 |
113.07 |
113.07 |
113.07 |
113.07 |
113.07 |